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省情发布
当前位置:省情发布 > 重点阅读 > 省情观察:从国际视角看大鹏新区(广东省临委)的“湾区价值”
省情观察:从国际视角看大鹏新区(广东省临委)的“湾区价值”

2025-9-22

  【编者按】1943年1月至1945年7月,位于深圳大鹏半岛的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成为华南地区抗战的领导中枢。近期,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组成课题组,对广东省临委的相关历史以及红色旧址进行了调研,从如何充分发掘和利用大鹏新区广东省临委的国际价值、湾区价值作了深入研究。同时,省情中心邀请中央党史研究、广东党史研究领域权威专家同步撰稿。专家及课题组建议,用好大鹏新区广东省临委旧址,将大鹏半岛打造成彰显深圳“红色基因”、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特色”的文旅新地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利用、红色文化传承工作。

 

  1943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东省临委”)在深圳大鹏半岛成立,隶属于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广东省除潮梅、琼崖地区以外的广东各地及香港地区党组织,直至1945年7月撤销。

 

  广东省临委是抗日战争中后期领导华南地区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领导和推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扩编成立,相继组建珠江纵队等多支人民武装,使华南抗日纵队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伟大转变;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游击区的各方面建设,使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成为与华北、华中并称的党领导的三大抗日根据地之一。中共中央曾给予高度评价:“你们全体指战员在华南沦陷区组织和发展了敌后抗战的人民军队和民主政权,至今天已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使我党在华南政治影响和作用日益提高,并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同时,广东省临委积极团结各阶级、各团体、各党派人士,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侨乡侨民力量,携手港澳与盟军开展军事情报合作,组建国际小组营救了大批国际友人和盟军战士。

 

位于土洋社区的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旧址。(来源:张修源)

 

  近期,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组成课题组,对广东省临委的相关历史以及红色旧址进行了调研,认为广东省临委的设立相对隐蔽,当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史,是广东省宝贵的红色资源,需要进一步整理、深挖。

 

  根据调研结果,建议组织推动对深圳大鹏广东省临委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的专题研究,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等多角度总结与解读广东省临委对于全国抗战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作的重大贡献,并用好大鹏新区广东省临委红色旧址,高位推动“粤港澳国际峰会”“大湾区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平台打造,携手港澳加快大湾区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广东省临委对“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建立的重要贡献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之一,也是建立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毛泽东同志1937年3月在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谈话中明确指出:“我们主张中英美法苏五国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否则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1942年1月,中、美、英、苏四国领衔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是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与签署有关国际事务的重要文件。

 

  设立于深圳大鹏半岛的广东省临委,为全国抗战胜利以及中共中央建立“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作出了重大贡献:对内,广东省临委领导和全面恢复了广东省各级党组织活动,并根据“乌蛟腾会议”精神扩编成立东江纵队,组建珠江纵队等多支人民武装,发展壮大华南抗日武装力量,至抗战胜利前夕,华南地区已建立人数达2.8万余人的7支武装;对外,团结各阶级、各团体、各党派人士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组织开展国际统战工作,加强与盟军的军事情报合作,并组建国际小组营救了大批盟军战士和国际友人。

 

  一是开展与盟军的情报合作,提升中国共产党国际地位。广东省临委通过东江纵队建立了覆盖华南沦陷区的情报网络。据相关档案记录:1944年,成立了特别情报部门,下设香港、广州、潮汕等8个分站,形成“陆上—海上—城市”的立体情报网,深入渗透至日军华南司令部等核心区域;先后建立至少17部秘密电台,东江纵队在1944—1945年间,通过电台向美军发送情报百余次,在协助盟军抗击法西斯方面发挥了重要且积极的作用。据美军解密档案记载:“东江纵队提供的香港太古船坞建造计划图,使盟军在1945年3月的空袭中彻底摧毁该船坞,瘫痪日军华南舰船维修能力。”美军第十四航空队指挥官陈纳德曾指出,东江纵队提供的情报帮助制定更有效的作战计划。

 

  二是营救大批盟军战士和国际人士,赢得国际舆论赞誉。广东省临委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与盟军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国际大营救。据资料记载,1942—1945年,东江纵队在广东军政委员会、广东省临委的领导下,共营救盟军战士和国际友人百余人,其中包括美军飞行员以及来自英国、苏联、印度、丹麦、挪威、菲律宾等盟国的国际友人,不仅赢得国际舆论赞誉,更使美英高层重新评估中共抗战价值。1944年7月,美国《美亚》杂志发表的《东江纵队与盟国在太平洋的战略》指出:“东江游击队对于盟军将来在华南沿海作战具有极大重要性。”

 

  三是领导华南敌后战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东亚地区的重要战略支点。1943年12月,广东省临委通过发布《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宣言》向国际社会明确宣告:“我们坚决拥护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并以无限忠诚与各盟邦及国际友人密切合作。”这一宣言被美国《美亚》杂志评价为“中共首次在华南地区以国际化语言表达抗战立场”。同时,广东省临委通过东江纵队吸收了包括日本反战士兵、朝鲜独立同盟成员、台湾反战青年等各类人士共同参与反法西斯宣传战,直接引起1944年广九铁路沿线日军士兵逃亡。广东省临委开展的多维度国际统战工作,获得高度评价,称其“使华南敌后战场成为反法西斯联盟在东亚的重要支点”。

 

 

深挖并用好深圳大鹏广东省临委的时代价值


  从历史角度看,广东省临委对于广东党史、华南敌后抗战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广东省临委因其设立相当隐蔽,不少抗战历史鲜为人知,当中细节仍有待挖掘、整理和总结。开展系统、全面、深入的专题研究,应成为广东党史、华南敌后抗战史研究的一个重点,保护性开发广东省临委现存9处红色旧址也应获得更大的重视与推进。

 

  从国际统战、争夺国际话语权的角度看,广东省临委具有“横跨粤港澳”“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等鲜明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践行者,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抗战史的重要亲历者,其历史的挖掘与保护利用,有助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弘扬正确二战史观”,维护战后国际秩序。

 

  从现实发展需求的角度看,抗战时期,广东省临委在香港新界沙头角区乌蛟腾村成功召开了“乌蛟腾会议”,粤港澳共同抗战、与盟军进行情报合作、开展国际大营救等,处处彰显粤港澳人民思想高度统一、文化深度融通。通过深入挖掘广东省临委的历史,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心相通,并借助世界一流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进一步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建议高度重视对广东省临委红色历史的系统性全面深入研究,支持深圳大鹏新区进一步开展对广东省临委的专题研究,推动将深圳大鹏半岛的广东省临委历史写进党史基本著作;支持打造“粤港澳国际峰会”平台,争取更大关注度、话语权,让全球由此进一步认识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贡献;依托红色旧址打造“大鹏思政教育中心”和“大湾区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将大鹏半岛打造成彰显深圳“红色基因”、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特色”的文旅新地标。

 

(作者: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课题组)



【来源: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