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家长心理健康报告出炉 七成家长只谈学习
2017-3-2 来源:大粤网
据深圳都市报报道,历经8个月的深入调研,2月28日,深圳首份《留守儿童家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在观湖街道正式出炉。报告以在观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为调研对象,回收有效问卷1000份。报告显示,近半留守儿童家长不了解子女,超七成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主题仅限于学习。
从调研结果来看,留守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相对较低,有五分之一的留守儿童家长存在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在与留守儿童的关系上,超过一半的家长每个月与孩子们沟通在6次以上,沟通频率比较高,但是74%的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主题仅仅局限于学习问题;在相互了解和谈心方面,近半数(47%)的留守儿童家长直言自己并不了解自己的子女,而有超过半数(59%)的留守儿童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并不了解自己的情况;留守儿童家长们最感兴趣的是孩子教育方面的话题,普遍希望在社区或企业开展“家长课堂”。
据悉,观湖街道妇联、总工会、团工委以及龙华区心灵之家公益心理咨询中心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合作,共同对观湖留守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子女的影响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根据此次调研的成果,观湖街道接下来将打造“童心圆”家长学校“升级版”,在观湖其他企业和社区,逐步开设“童心圆”家长学校,扩大服务对象人数、服务地域、服务内容。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监护不利、缺乏抚慰、疏于照顾、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等等。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主要表现如下:
性格柔弱内向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自卑心理障碍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孤独无靠心理
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独,近而产生心里骚动和抑郁等问题。
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说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家长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