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省情发布
当前位置:省情发布 > 重点阅读 > 广东创新TOP100(2016)榜发布
广东创新TOP100(2016)榜发布

2017-2-21 来源:广州日报网络版

  广深占广东百强创新机构近六成

  专利授权率前十机构广州占一半

  机构成长率广州排名第二

  通用设备制造和生物医药广州占绝对优势

  2017年2月16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英文简称GDI)发布“广东创新TOP100(2016)榜”榜单。榜单根据专利总量、专利授权率、全球化、影响力和成长性五个维度,对广东创新机构进行科学评价,旨在更好地发现创新机构,探寻产业创新趋势。榜单显示,上榜机构来自广东省13个地级以上城市,其中广州和深圳两地拥有机构数量占总数的58%,广州、深圳成为广东创新的“双核”。其余上榜地区包括: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潮州、茂名、汕尾、云浮和肇庆等11个地级市。同时,广东省内有8个地级市(约占全省地级以上市数量的近40%)目前尚无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机构上榜。

  五大维度发现广东创新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连续27年位列全国各省区(不含港澳台地区)GDP总量榜首,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二五”期间,广东5年间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广东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凸显。2014年6月,广东省启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广东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广东创新TOP100(2016)榜”评估基于5个维度:专利总量、专利授权率、全球化、影响力和成长性。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广东省知识产权局也对数据来源提供了大力支持。

  专利总量是衡量机构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广东创新TOP100(2016)榜”选择的入围机构要求在近5年中拥有至少40件被授权的新专利,只有达到这一要求的机构才能“入围”参选。进入评选范围的企业围绕专利总量、专利授权率、全球化、影响力和成长性这5个要素的进一步评估。

  专利授权率为衡量专利申请成功率的量化指标,该指标采用近5年来专利授权量和专利申请公布量(由专利局官方公布但尚未授权的专利申请)的比率。全球化指标代表某项发明在全球主要市场的布局,该项指标主要由机构的四方专利数来衡量。四方专利指某一项专利分别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欧洲专利局、日本特许厅以及美国专利商标局进行申请和授权。影响力指标考量某项专利的重要性,一件发明的影响力可通过后续在其他机构发明专利申请中的引证频率来考量,本报告影响力指标计算了近5年每家机构的专利引证率(除了自引率)。创新机构不仅仅在专利数量上占优,同时也要具有把专利市场化的能力,具有优秀研发能力的机构往往能在市场上获得更快更优的成长,成长性指标将某机构营业总额三年复合增长率进行量化,以凸显机构将专利市场化的能力。

  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根据上述每项指标的得分予以计算和整合,进而出炉“广东创新TOP100(2016)榜”榜单。

  广深上榜机构占总数58% ,8地市无机构上榜

  “广东创新TOP100(2016)榜”上榜机构来自广东省13个地级以上城市,其中广州和深圳两地拥有机构数量占总数的58%,广州、深圳成为广东创新的“双核”。其余上榜地区包括: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潮州、茂名、汕尾、云浮、肇庆等11个地级市。同时,广东省内有8个地级市(约占全省地级以上市数量的近40%)没有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机构上榜。

  从地域上分析,上榜创新机构深圳31家,广州有27家,广州、深圳的创新能力对广东省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起关键性支撑作用。佛山和珠海分别有11家和9家,分列第三和第四。佛山、珠海创新能力对广东全省的创新发展起进一步巩固的作用。汕头、湛江、梅州、河源、清远、韶关、揭阳、阳江等8个地级市没有进入百强榜单的机构,粤东西北地区创新能力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较大差距。

  专利授权率前十机构广州占一半

  在广东创新TOP100(2016)榜中,各地级以上市在专利数、授权率、全球化、影响力及三年成长率指标上的表现各不相同。在专利数量和影响力方面,拥有华为、中兴、腾讯等创新巨头的深圳排名第一。专利授权量指标反映专利申请的质量,在专利授权率前十的机构中,广州机构数量达到5家,排名第一。在全球化方面,广州、深圳、珠海三地全球化指标表现较为靠前。

  机构成长率广州位居第二

  机构成长率是各创新机构2013-2015年来的营业额复合增长率,反映的是各创新机构近年三年来成长速度。中山、广州、惠州各上榜机构的三年复合成长率位居前三位,平均值分别为32.89%、24.78%、20.68%。

  从区域上分析,进入榜单的创新机构中,有96%的机构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地区占4%,粤北地区没有创新机构上榜。

  先进制造业创新潜力大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创新机构最多

  “广东创新TOP100(2016)榜”榜单涉及的行业涵盖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等8大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共21个子行业分类。

  广东作为“世界工厂”的制造业地位优势明显,以单独经济体计算,广东制造业规模排名位列世界第五位。榜单中制造业机构共87所,显示广东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省。根据广东省2015年的统计数据,广东新产业增长较快,全年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5%。

  榜单显示,在制造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机构数量位于榜首,共有36所机构入围创新百强榜单,与广东近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鼓励先进制造业发展密不可分。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紧随其后,有22所机构上榜,显示出广东传统制造业底子厚实,部分传统制造业产业也在通过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发展高端制造产品。通用设备制造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并列第三,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第三产业,显示广东在互联网等第三产业新产业发展上正在发力。医药制造业和涉医学检验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共有5家机构上榜,与广东医药制造业快速增长成正比。

  按照各项指标进行行业分析,从专利总量上分析,广东百强创新机构专利数量行业占比中,最高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达54.70%,排在第二位的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23.25%、排在第三位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6.27%。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两者合计占比超过75%,这两项占据绝大部分的专利数量。

  按照影响力来分析,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共41所机构进百强,平均影响力指数为5749,影响力排名第二的是汽车制造业,平均影响力指数为452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排名第三。从影响力看,汽车制造业在全国范围内有创新优势,涉及互联网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行业分析:产业覆盖全面产业聚集优势明显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并且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提供主要技术和物质支撑。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科技发展,希望通过科技发展创造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学者、企业家认识到,加大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投入,借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根据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显示,广东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入达937.54亿元人民币,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31.10%。在“广东创新百强(2016)”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有36家机构上榜,其中深圳地区13家,位于首位,广州有6家,排第二位。绝大部分上榜机构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可以分为计算机制造等8个领域,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36家创新机构涵盖了除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制造外的其中7个领域,显示出广东在该产业发展覆盖全面,产业聚集优势明显,全产业链集聚创新后劲足。在该行业细分领域中,电子器件制造领域占比最大,共11家机构上榜,显示广东在该行业前端产业链中占据优势地位。广东拥有华为、中兴等行业龙头企业,通信设备制造共有9家机构入榜,显示广东在该行业的强势地位。排名第三的是视听设备制造领域,共7家机构入榜。三者领域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5%的席位。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显示,广东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固定资产投入达625.57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8.6%。近5年,广东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入不断加大。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共有22家机构上榜,其中佛山和深圳分别有5家上榜,珠海4家、东莞3家、广州2家,惠州、江门和中山各1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所有机构都在珠三角地区。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可以分为家用电力器具制造等8个领域,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22家创新机构涵盖了除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与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外的其中6个领域。广东在家电领域拥有格力、美的、格兰仕等知名品牌,家用电力器具制造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领域占比最大,共7家机构,其次是电池制造领域,共6家机构入榜,显示广东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有创新优势。这两个细分行业占据了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59.1%的席位。

  通用设备制造、生物医药:广州占绝对优势

  广州作为“广东创新TOP100(2016)榜”上榜企业大户,在产业优势方面具有其自身特点。广州上榜机构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机构占比最大,共有6家企业上榜,排名第二。共有5家通用设备制造业机构上榜,广州占据4家,占绝对优势。同时,医药制造业和涉及基因检测的科学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属于生物医药行业范畴,共有5家机构上榜,广州在医药制造业有1家机构上榜,在基因检测领域有2家机构上榜,表明广州在生物医药领域在广东也有较强竞争力。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