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消委会调查显示:广州9成以上消费者反应小区停车费偏高 定价基本上物管说了算
2016-12-8 来源:南方网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刘倩)“停车贵停车难”日益严重,广东省消委会30日发布《广州地区住宅小区停车收费服务调查评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直击消费者痛点。“报告”显示,九成消费者反映实行“价格新政”后,广州市停车费出现不同程度的飙涨,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对此,广东省消委会认为,停车费管理完全放开条件不成熟,建议分类管理,逐步放开,实施分类价格管理。
广州停车位缺口达150万个
据广东环保厅统计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5年,广东全省汽车保有量由799.3万增加到1461.2万,年均增长12.8%,其中,2015年深圳、广州两大城市汽车保有量分别达到311万辆和221万辆。不包括外地入穗车辆,广州仅每年新入户车辆就达到12万辆。
与快速增长的汽车消费需求不协调的是,道路及停车场地建设出现滞后,在广州等人口密度较大的一线城市,停车位供应不足。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9月广州市在册规范停车位约66万个,缺口超过150万个,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为1:0.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1.3,离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4年国内大城市汽车与车位比1:0.8也有较大差距。
一边是快速增长的汽车消费需求,一边是日渐暴露的停车保管服务滞后。与此同时,广东自2015年8月15日放开停车价格管理,政府指导价转向市场调节。车位原本供给十分不足的广州等一线城市住宅小区受冲击尤大,各种消费矛盾升级。
九成消费者认为小区停车费高
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86.55%)受访者认为“所在小区停车收费太高或偏高”,约九成(89.11%)受访者反映,实施市场定价后小区停车费上涨,逾六成(66.05%)反映涨幅超过50%,三成半(35.17%)反映涨幅超100%。由此可看出,住宅停车收费有普遍涨价趋势,涨势甚至出现超100%的价格飙升。对此,消费者纷纷吐槽“停不起”,并最终将矛头指向了市场调节,超八成(84.69%)受访者认为是市场定价“直接导致了停车费涨价”。
小区停车服务定价调价如何确定?由谁说了算?调查发现,七成半(75.21%)的受访者表示是由“物业管理公司内部制定后直接告示执行”,而由物业管理公司提议并经“双过半”业主或业委员同意仅占13.45%。“报告”启动的志愿者实地体察调查也发现,大多数住宅小区车辆保管费调整规程存在不透明、不合规、不合理现象,经营车往往将车位不足作为提高收费的理由。由此可见,关于小区住宅停车服务定价调价,物业管理公司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消费者由于参与度小,话语权弱,《消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合法权益难以落实到位。
提高收费能解决“停车难”和提高保管服务?实际上,无论收费怎么涨,停车难和服务差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在车位供应保障方面,近八成(76.87%)受访者反映“遭遇过无法在自己所住小区停车的情况”。消费者还反映,停车场经营者利用自身优势地位提高停车保管费,但往往提价不提质、收费不服务。而停车场环境不佳、设施缺乏、配置落后、服务质量低下,以及安保管理不到位、卫生不理想、不购买停车场责任保险等问题也普遍存在,这也是消费者对停车价格提升接受程度普遍较低的主要原因。
省消委会建议:政府引导 分类定价广东省消委会认为,停车收费服务矛盾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其根源在于汽车保有量与停车位巨大缺口所形成的供求矛盾,政府及有关部门希望通过放开停车价格管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作用,调节供需不平衡、供给不足,从理论上看是可行的,也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但就目前条件而言,由于供需缺口过大、小区车位产权结构复杂、业主委员会普遍缺位、市场缺乏竞争、经营处于垄断等多层次原因,住宅小区停车收费管理全部放开条件不够成熟,完全由市场调节不是最佳方式,容易引起消费矛盾纠纷和市场混乱无序,导致消费环境恶化,触发诸多社会问题。省消委会认为,解决停车消费矛盾的根本出路是扩大供给,政府及有关部门当务之急是,规范并引导市场积极投入停车场所建设,提高供给,保障基本的需求。
为缓解广东省小区停车消费矛盾,省消委会建议,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和规划指导,着重加大旧停车场地改造力度,增强新建小区停车设施保障,从根本上解决停车位供给不足问题。二是重新评估停车场收费定价管理“新政”,要在广泛吸纳各方意见,积极参考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科学价格政策,对小区停车服务实施不同于商业停车服务的分类价格管理。三是加强停车服务市场监管,加大力度整治各种价格违法乱象,严厉打击利用垄断优势强行涨价、超高涨价等违法行为,逐步引导经营者规范合理定价,确保消费安全和谐。四是建立价格协调机制,通过举行价格听证、培育业主自治组织等方式,提高消费者对议价定价的参与程度及话语权,形成供需双方良好互动。五是建立联合协同机制,注重发挥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和消费者各自的重要作用,形成社会共治新格局,协力构筑安全舒心的停车消费环境。
【来源: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