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大数据:旅行者年人均花费达9498元
2016-10-8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讯(记者/叶丹)“十一”黄金周结束了。算一算,自己近一年花了多少个月工资在旅行?互联网理财平台挖财与阿里旅行发布的《旅行消费数据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中国旅行者近一年人均旅行花费9498元。与国家统计局数据相比,相当于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的5.2倍。
北京上海旅行者最壕,浙江天津相对节约
报告显示,旅行者最近一年旅行消费的平均数为9498元。如果结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数据看,旅行者近一年出去“浪”的钱,几乎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1830元)的5.2倍。
报告还显示,来自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深圳的旅行者是近一年旅行消费支出位列前五,一线城市中的广州旅行者“掉队”,近一年旅行消费支出位列第九。
一般认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旅行者消费支出靠前与当地收入水平较高有关。不过前述报告显示,如果将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考虑在内,北京、上海两地的旅行者仍是最潇洒的,每年旅行支出与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最高;来自浙江、天津两地的旅行者相对“节约”,近一年旅行消费支出相当于当地人两个月的收入。
报告还从大量的数据中描绘出旅行者中的中坚力量——占总旅行人数的23%,他们每年旅行消费在1到2万元。天津、上海的旅行者里的中坚力量占比最高;而江西、山东旅行者中的“土豪”比例占比最高,均有6%左右旅行者近一年旅行支出大于10万元。
60后“有钱没闲” 90后两极分化
报告显示,不同年龄层的旅行消费行为也不同。比如还在读大学或者刚进入职场的90后大多选择“穷游”,已在职场打拼数年但面临买房等现实压力的80后更关注性价比,而60后则是“怎么舒适怎么来”。
报告撰写者分析,60后与70后相比具有育儿压力的比例较低,而且凭借着远高于80后、90后的工资水平,成为了旅行中最大手笔的一群人。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经济实力增强,但是事业繁忙或身体状况大不如前,60后与70后、80后、90后相比是每年旅行数量最少的群体。而且这个群体最为怀旧,最偏爱故地重游。
另外一个有特色的群体是90后。从数据看,这个群体的旅行习惯有点分裂——玩得最少、玩得最多的都在这个群体。具体来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90后中每年不旅游、每年旅游三次以上的占比都很高。
报告撰写者在分析这一现象时,将90后拆分为两个时期——上学(约17~22岁)与工作(约23~26岁 )。
还在上学的90后,约三成的人群没有参加过国内旅游,有约一半的人群没有参加过国外旅游。但是参加工作的90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每年不旅游的比例大大下降;同时,可能是因为开始脱离对父母的经济依赖,90后中一年出游三次的比例有所下降。
月入1.5万群体最会精打细算
年龄表现出来的不同旅行方式,很大程度上还是归集到经济能力。报告显示,不同收入水平的旅行者在旅行目的地、出行频率等方面差异明显,甚至收入水平和吃泡面也能扯上关系。
与我们的直观印象不同,人们旅行的频率并非与收入成正相关。报告显示,月薪一万五的人群在国内外旅游的经历最多,报告撰写者认为这是因为旅游“既要有钱又要有闲”。
而且,并不是收入最低的人越会精打细算。报告显示,较高收入人群(月入1.5万~2万元)是最擅长精打细算的人群,他们中有88.46%会在出行前做预算。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旅行者吃泡面的比例并不是与收入成负相关。
报告数据显示,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人群中买泡面的比例最高,达到61%;月收入在15000~20000元的人群中买泡面的比例最低,为38%;令人意外的是,月收入在两万以上的人群购买泡面的比例也会上升,达到42.8%。
报告撰写者分析,这是因为吃泡面还与旅行者可能不习惯旅行目的地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此外,还受到出行者成长环境的影响,方便面进入中国是在1980年代中期,正值青少年时期的70后见证了方便面在中国风靡的整个过程,他们对方便面的感情颇深。(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叶丹)
http://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