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管理抓上来 执纪沉下去
2016-7-13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纪委派驻机构如何发挥好反腐“前哨”的职能?广东梅州市自去年7月以来做了探索和改革,撤销原来的派驻纪检监察组,重新设立驻点,并将人财物统归市纪委管理,构建派驻、巡察、执纪审查“三位一体”的运行方式,增强派驻机构的执纪公正性和抗干扰性。
去年7月以来,作为广东全省派驻、巡察、执纪审查“三位一体”改革试点单位,梅州市纪委围绕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实行人、财、物统一配置,重新设置了28家市直派驻机构,派驻机构列席有关会议488场,开展谈话提醒1878人次,上党纪教育课35场,排查确定新增廉政风险点156个,查处处级干部12件12人,收到了良好的监督执纪效果。
“我们开展了两次巡察,共发现一般性问题182个,作为重点问题线索处置57条,严肃查处了兴宁市副市长何剑清和梅州市公路检测站系列窝案。”梅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胡钛说。
点对点、点对面派驻,全覆盖不留死角
“……派驻市教育局纪检组(驻市教育局),负责监督:市教育局、市广播电视大学、东山中学、曾宪梓中学、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市农业学校、市职业技术学校7家单位……派驻市国土资源局纪检组(驻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监督:市国土资源局……”
今年元旦刚过,经市编委批准,梅州市纪委正式发布通告,宣布撤销原13个派驻纪检监察组,重新设立28个副处级的市纪委派驻(出)纪检组(纪工委),授权管理和综合监督市直、中央和省属驻梅副处以上121个单位,实现了派驻机构全覆盖。
“派驻机构被喻为权力监督的千里眼,每一个‘驻点’就是一个反腐‘前哨’。”胡钛介绍,此次试点,梅州市采取单独派驻和综合派驻两种形式设立派驻机构,对系统规模大、直属单位多、监督对象多、监督任务重的市直机关,单独设置派驻机构,如派驻市国土资源局纪检组,即“点对点”派驻;对业务相近、相关或者系统规模小、监督对象少的部门,综合设置派驻机构,如派驻市教育局纪检组,即“点对面”派驻。
这次改革涉及广、动作大,但没有给市委增加编制负担。据介绍,编制问题绝大部分靠内部挖潜,如收编原垂直管理的市工商局、质监局、国土局3个纪检组及其人员,将9个超职数配备党委专职副书记的市直系统划归设置9个派驻机构;整合置换原来派驻机构的行政、政法、行政执法、参公事业、行政事业等五类人员编制,重新核定行政编制50名、行政执法专项编制30名。
人财物市纪委统管,挺起腰杆执纪更严
除了监督全覆盖、不留死角,梅州市“三位一体”改革还推出了“三个统一”:一是统一名称,派驻机构统一命名为“市纪委派驻某某单位纪检组或纪工委”。二是统一管理,干部编制、人事、医疗、退休等事宜全由市纪委负责管理;派驻干部考核、选调、使用、交流等由市纪委统筹安排;派驻纪检组组长担任驻在部门党组成员(或列入班子成员),专司监督执纪问责,不分管其他工作,组长人选由市纪委会同市委组织部提名并考察。三是统一保障,派驻机构的日常办公、信访调查、执纪审查等工作经费由市纪委负责保障。
“最核心、最重要的还是‘定位’问题——市纪委与派驻机构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派驻机构向市纪委请示报告工作;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派驻机构履行监督责任。”梅州市纪委派驻市教育局纪检组组长叶敏强说。
据了解,过去派驻机构过多参与驻在部门业务工作,现在明确派驻纪检组履行对驻在部门的六项监督职责和八项监督权限,重点监督驻在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市管干部和科级干部。
“人财物统归市纪委管理,身份更加明确了,工作起来腰杆更挺、信心更足了。”已有10年纪检组长资历的梅州市纪委派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组长黄东强感慨。
“过去要监督驻在部门‘一把手’,谈何容易?现在敢于纠错了!前不久,局里研究今年中考招生,主要负责人指示招生部门,录取时提高数理化权重、降低德育权重,我就当场指出,这跟省厅规定不符,今后具体操作起来也很难与全省对接,我的意见最终被采纳。”叶敏强现身说法。
梅州市纪委研究室主任郭育春则提醒,派驻机构现在虽然吃的是“自家的饭”,但跟班子成员仍然是天天处在“同一屋檐下”,“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切实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
“集团作战”提高效能,执纪关口前移
派驻机构“三统一”后,如何提升监督执纪效能?梅州市尝试“以案代训”“集团作战”“巡察实战”。
今年以来,梅州市纪委举办了为期3天的全员培训共三次,抽调了9名干部到机关跟班学习,抽调了38名干部参与协作办案,抽调了30名干部参与巡察工作。“我们特别规定,凡是45岁以下的派驻干部,每年都必须回到市纪委来办一次案,有效地提升了派驻干部运用法规、发现问题和执纪审查的能力。”梅州市纪委组织部副部长章文斌告诉记者。
按照“横向组合、纵向衔接”的原则,28个派驻机构被划分为4个协作区,以便于统筹协调。市纪委信访室主任廖亿华认为:“在执纪审查中,由协作区进行统筹协调,克服了很多或隐蔽或公开的人际关系羁绊;同时,整合了办案力量,变‘分散出击’为‘集团作战’,真正实现了派驻、巡察、执纪审查‘三位一体’”。
对市直单位定期开展常规巡察,对县(市、区)采取一次一授权的专项巡察。“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及时指出个别单位存在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大宗商品采购合同不完善、大额开支管理不够细化等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和时限。”派驻市委办纪检组组长刘育明坦言。“我们拟将巡察进驻时间由原来的10天延长至15天,确保每5年对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巡察一遍,实现巡察工作常态化。”廖亿华介绍。
对于这次改革,梅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部门“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积极推动执纪关口前移。梅州市纪检监察系统通过常态化巡察工作,街头巷尾、车间田边勤“打听”,真正推动了监督下沉。(本报记者 罗艾桦)
【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