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省情发布
当前位置:省情发布 > 重点阅读 > 借势乌镇峰会 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成新风口
借势乌镇峰会 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成新风口

2015-12-1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传统文化跟互联网融合可以产生新的力量,这将会是一场巨大的变革。”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冯胜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12月17日,由广东省互联网协会指导,以“颠覆式的文化传承”为主题的“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融合国际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参会者就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趋势、投资价值等进行了热烈讨论。

  今年是“互联网+”元年,也是传统文化产业转型的开始阶段。国家“十三五”规划对传统文化的力挺,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下对文化的传承,以及近日正在浙江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中的互联网文化与传播论坛,都预示着互联网+传统文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传统文化在互联网的传播中发生转型已经是社会时代的一个需求。

  冯胜平对记者说,各国领导参加乌镇的互联网大会,也是因为互联网已经向现实社会发起了很大的挑战,如果传统文化产业不在这个时候顺势而上,就会被落后甚至淘汰。

  互联网是传播载体

  广东省互联网协会创始人方兆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互联网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情,这是高新科技的一个必然趋势。文化有各种各样的传播载体,但有互联网之后,文化在互联网中的传播会更广泛,更迅速,更深入。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不是冲突的关系,而是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关系。

  例如博大精深的国学领域,香港国学大师宋韶光说:“国学跟互联网不是对立冲突的关系,互联网是现代化国学传播的工具,国学可以利用互联网从白纸黑字发展到互联网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人把国学精髓深入浅出,更有效的传播给年轻一代。”

  灵机文化是一家为用户提供切实生活指导的“互联网+传统文化”科技公司,其联合创始人冯剑荣认为,传统文化产业在未来的市场是非常广阔的。在商业方面,传统文化的潜在客户是很大的,但这群潜在客户并没有被激活起来,或者说缺少激活的方式,而互联网可以充当一个很快捷便利的激活平台;另一个方面,国家提倡弘扬中华文化,“十三五”规划更是力挺文化产业,这对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是一个风口,传统文化产业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结合互联网产生更大的效益。

  再例如,在医药行业很多医疗企业借助互联网发展模式尝到了甜头,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也开始了与时俱进的转变。2015年4月,国务院公布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文件中特别提到,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化中医健康服务产品。

  “很多创业者盯上了互联网+医疗的机会,据统计,自 2014年 底以来成立的推拿 O2O 公司已接近百家,2015年 以来的融资总额则超过 7000 万美元。以功夫熊为首的几家创业企业更是拿到了数百万到数千万的融资。其他的在线问诊、传统中医馆的互联网化以及中药企业的互联网化也都在高速发展。互联网为中医插上了一双翅膀。”东方传统医学研究院所长郭树楹对记者说。“现在大部分互联网医疗企业表面平稳,得到一定的利润,但其实很多商业模式不是很成熟,大部分处在烧钱阶段。中医在未来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应该避免这一点。”

  “互联网+”下的取精用宏

  对于传统文化产业应该如何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发展,进行产业转型,方兆康认为传统文化在互联网的传播中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产业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其在运作过程中要传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同时也要接受时代的检验、淘洗,把精华的部分保留流传下来,而消极、落后、粗糙的东西应该逐步被淘汰,这是传统文化产业必经的一个过程,而互联网的发展会加速这个过程,起到更好、更广、更快的传播作用。

  宋韶光也表示,当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互联网上得到很好的发扬时,传统文化产业才得以存在,不能跟时代挂钩的传统文化肯定是会被淘汰的。

  互联网出身的冯剑荣在创立他的企业时,并没有将传统文化当作商品来看,他的初衷并不是以赚钱为目的,而是希望将传统文化传播下去,然后再在这个过程中顺利地切入市场,了解客户接下来的需求,切入用户的需求点,将这种需求点延伸到商业部分去。在商业部分,传统文化产业将会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领域,是一片蓝海。灵机文化创立到现在已有6年历史,拥有超过8000万的用户,其成功之处就是能把用户聚集起来,进行线上线上结合的交流,弘扬正确的思想和理论。

  说到互联网+传统文化的投资战略,著名投资人、广东文投国富总经理刘一桦认为首先是要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和周期,极大降低边际成本,实现较优规模扩张,然后是精准营销、产品聚焦,以及挖掘和创造国内外的需求。

  加强管理是关键

  互联网上鱼龙混杂,传统文化产业在利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其产品内容并不是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

  “对于传统文化产品在互联网上被恶搞,其实就是主流与支流关系,就像高速公路上有违规违章的汽车。在这一方面,国家应该加强立法和管理,同时,随着大家文明程度和素质的提高,其实人们有能力去判别真伪好坏的。互联网只是作为技术手段和技术应用,而对传统文化企业来讲,关键是自己的传播内容,这是底蕴,是核心竞争力。”方兆康告诉记者。

  冯胜平也表示,互联网的管理需要与社会管理一样,要有规则和准入,而这个规则是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还处于规则建立初期,在未来,互联网世界将会比现实社会进步更快。

  在中医产业的发展中,郭树楹认为中医产业应该利用互联网提升人才品质,例如网上培训。中医产业更要通过互联网的推广制定长期的盈利模式,互联网要插在正确的养生文化上,使中医造福全世界人民。

  “公司要有专业的职业培训,要有正规的证书,国家在这方面是有管理的,只是因为互联网来得实在太快,互联网对于这种证件的管理还不严格。我们也在做标准化的培训,标准化了才能量化,量化才能传播出去,未来的市场才会越来越清晰。”郭树楹对记者说。

  艾媒咨询集团董事、研究中心总经理汪洪栋认为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面临很多困境,专业人才匮乏,缺乏行业生态,触网后,传统文化平台以交易传统文化相关商品为主,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渐去渐远。他预测,互联网+政策推动行业发展,行业竞争逐渐加剧;跨界融合或成行业主流,在线传统文化呈现多元化;互联网技术升级,行业将迎创新高峰期。(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杨子湄 广州报道)



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