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逾五成市民年均阅读少于10本
2015-11-26 来源:南方都市报
28日(本周六)下午,南方都市报将联合广州图书馆举办新一期“坐下来,谈一谈”公众论坛,主题是《重新发现图书馆———广州距离打造国际一流城市图书馆还有多远?》。在论坛举办前,广州图书馆联合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课题组发布了《广州市民阅读行为与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逾五成人年均阅读少于10本,远低于韩国、日本、法国和美国等国家的市民平均阅读量。虽然大家对图书馆认知度很高,但仅局限于看书,近五成市民“不懂”享受图书馆多样化服务。
《报告》数据来自街访,共发出纸质问卷500份,回收491份,其中有效问卷454份,有效率92.46%。在广州5个不同的街访地点,约每路过10位路人选1位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样本覆盖了广州市各个年龄阶层的对象,几乎覆盖社会各个职业身份,基本可以代表广州市民总体。
分析
国人阅读量少?专家很乐观
调查称逾五成人年均阅读少于10本。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表示,这已是不错的结果了。当前社会阅读氛围欠缺,社会风气浮躁,很少人会真正拿起书阅读。
他认为阅读量少是社会风气的问题,图书馆只是民众阅读的一个环节,还无法担负起改变社会风气的作用。图书馆能够做到的就是服务想要读书的人。而图书馆举办的讲座等活动,也只能吸引本来就对文化有兴趣的人,还有很多人根本就不会关注。
对阅读量问题,广东省政协特聘委员陈忠烈也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全民阅读量较以前已有很大提升。有很多人会选择在网上阅读或用手机阅读,不能用读了多少本书来衡量民众的阅读量,因为很多碎片化的阅读无法折合成具体的数量。
花城出版社编辑、阅读推广人麦小麦也表示,我国图书阅读率和书的出版呈上升趋势,所以不用过于悲观国人读书少。
图书馆太远?“就在我们身边”
三成没去过图书馆的市民认为主因是图书馆太远,曾德雄认为这无法成为不去图书馆的理由。因为广州正在建立图书馆体系,每个区都有图书馆,可以实现全市范围图书通借通还。“图书馆就在我们身边”。
麦小麦则认为,现在图书馆的点太少了,社区图书馆不够。有的图书馆服务意识和态度也不太好,小图书馆下午5点关门,下午4点半就要赶人。
陈忠烈也表示,通过更加科学的布点和图书馆网络化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促进图书流通,在全省建设图书交流处等方式,也能让更多民众读到好书。
距一流图书馆有多远?缺灵魂建设
调查称,大部分市民不知道或没使用过图书馆多样化服务。麦小麦表示,责任不在市民,而在政府、宣传机构、图书馆宣传力度不够。
对于公共图书馆在民众文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陈忠烈认为,目前人均图书馆占有量还偏少。虽然我国投入文化建设的资金逐年增加,但投入图书馆的资金还是不够。他强调,图书馆是否能够吸引民众不仅在于硬件设施是否过关,更在于自身的文化积淀。欧洲的百年图书馆尽管设施陈旧,但由于内在文化积淀,依旧是人们心目中神圣的地方。因此,图书馆需要的是灵魂建设。
“坐下来,谈一谈”论坛
主题:重新发现图书馆
———广州距离打造国际一流城市图书馆还有多远?
●时间:2015年11月28日下午3时-5时(本周六)
●地点:广州图书馆负一楼2号报告厅(地铁APM线大剧院E出口)
●主办:南方都市报 广州图书馆
●论坛报名和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账号:@南都广州,邮箱:nd_shallwetalk@ 163.com(请在私信或电子邮件中附上您的联系方式)。
报名电话:李春花18602018427,吕文强18809403520
出品:南都数据新闻工作室
数据采集与分析:
南都记者 许晓蕾
实习生 王佳欣(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许晓蕾)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