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省情发布
当前位置:省情发布 > 重点阅读 > 广州130家试点社区医院 八成可签约家庭医生 你知道吗?
广州130家试点社区医院 八成可签约家庭医生 你知道吗?

2015-9-22 来源:新快报

  按照计划,各区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今年将达到50%

  “中国要力争到2020年实现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服务功能完善的健康卡”,本月初在北京举行的2015年全科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年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说道。

  你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吗?家庭医生会成为广州所有家庭的标配吗?去年3月发布的《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提出,各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城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5年达到50%;2018年达到100%,覆盖辖区所有街道和镇村。

  《工作方案》颁布至今超过一年半,新快报记者近期从多方调查和了解得知,目前广州已有约8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过,市民对于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认识非常有限。业内人士表示,家庭仍处在探索阶段,“每个家庭配备一名全科医生”面临全科医生紧缺、政策支持不足以及就诊习惯转变难等诸多考验。

  现状 11个区均已进行试点 百余社区医院提供家庭医生服务

  2013年11月,荔湾区多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到深圳参加了全省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工作启动会,随后回到广州先行试点家庭医生式服务。目前,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组建了3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个团队由全科医生、公卫医生、护理人员、辅助人员等7-10个成员组成。截至上周,已经有2400多户家庭签约了家庭医生,并获得了团队负责人的电话号码。

  遇到紧急情况,海珠区沙园街签约了家庭医生的居民也可以拨通家庭医生的联系电话请求帮助。早在2013年5月,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自发探索家庭医生式服务,随后成为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此项服务的首批试点医院之一。据了解,该社区目前也组建了3支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团队由2到3名全科医生、护士、中医、公共卫生医生、妇幼保健医生等十几人组成。目前签约服务覆盖5000余居民。

  “家庭医生和全科医生概念上是一样的”,广州市卫计委基层卫生处处长吴峰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用多宝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梁卫萍的话来说,签约以后,社区居民和中心的全科医生就会有“有一根绳子绑着,有什么事情第一个想到家庭医生”。去年3月颁布的《工作方案》,就是希望通过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信任程度,引导更多的居民到基层就诊,并为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有序就医格局奠定基础。

  根据《工作方案》定下的目标,“各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城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4年达到40%;2015年达到50%;2016年达到70%;2017年达到90%;2018年达到100%,覆盖辖区所有街道和镇村。”据吴峰透露,目前广州11个区已经全面推开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试点,13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80%以上都已经提供该项服务。

  走访 有市民签约之后 不清楚签约医生是谁

  今年4月起,广州实施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报销的新政策。由于基层首诊的报销比例提高,到社区医院定点和就诊的居民都明显增加。家庭医生式服务在广州11个区全面铺开试点,但记者近日走访了多个试点社区发现,居民对家庭医生的认知度不高。

  记者随机采访的十多名居民中,大部分都表示自己并不知道有家庭医生这项服务,或者只是听说过。

  “在宣传栏里面有看到过,但是不了解,估计签约了要收费的。”家住逢源街社区的陈先生告诉记者。看过了家庭医生宣传资料之后,家住海珠区的张先生表示,来社区医院看病是看中其病人不多可以随到随看。“既然不签约可以直接过来看病,为什么还要签约?”他反问记者。

  多宝街社区的叶阿姨则表示,虽然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但是她并不清楚自己的家庭医生是谁。她说,除了医院按时提醒她去体检之外,在享受医疗服务方面并没有觉得和签约前有所区别。

  评价 全民普及家庭医生 仍是“遥远的目标”

  采访过程中,一线全科医生、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和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士都对记者表示,家庭医生签约模式是分级诊疗的一块重要内容,也是改革的方向。不过,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仅处于现在“仍是很初级的阶段”,全民普及家庭医生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

  “真正的要服务到位,我们全科医生这个缺口是非常大”,沙园街社区医院负责人何素晖书记告诉记者,“按我们现在的公共卫生配置是1万人2到3个全科医生,这样子是做不好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她介绍,在国外,一个全科医生最多管理2000人。如果现在社区全都按照家庭医生模式运转,门诊量会急剧下降。那么居民当前的看病需求将没有办法满足。

  “去年招聘,我们放出了三个全科医生的招聘名额,只招到一个应届毕业生。剩下的两个名额今年继续招聘才招满。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一个都招不到。” 何素晖表示,全科医生的培养周期很长,要做一个独当一面的医生,起码要十年时间。但是,基层医疗机构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你的平台就那么高,况且我们目前待遇还是偏低”,何素晖直言,尽管医科毕业生刚到大医院的收入可能不高,但平台会高很多,临床医学的毕业生更倾向到大医院去发展。她担心,未来几年,基层理疗机构的全科医生会出现断层。

  “英国的全科医师模式经过了70多年,有些东西速成不了,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 何素晖举例说,在一些国家,病人发烧到38.5℃以下,医生不会给你看,但这在国内走不通。又比如,“所有的病人实行预约,我觉得还需要一个很长很长的一个过程。这只是目前来说是一种理想状态”她说。

  作用 持续性是一大亮点 紧急情况可以随时咨询

  目前,家庭医生式服务主要面向辖区的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人群重点推广。不过多个社区医院都表示,同时接受普通居民前来签约。尽管家庭医生服务内容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全体居民提供的服务多有重叠,卫生系统人士仍然认为:“居民享受并且去充分利用这个服务的话,是对他们很有好处的一件事情。”

  根据《广东省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示范文本,基层医疗机构承诺在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向签约居民提供至少9项个性化服务,包括建立并动态管理健康档案、提供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教育、为签约家庭中65岁以上老人每年体检一次、每季度为签约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电话或上门跟踪随访、按签约家庭需要提供预约就诊和转诊绿色通道服务等。

  “持续性”也被看作签约家庭医生的一大亮点。吴峰认为,非签约的居民前来就诊,不一定每一次都是同一个医生为他提供服务,那么医生对居民的病情的熟悉程度可能不如签约医生。梁卫萍更希望,稳定的签约医生能帮助扭转居民的就医习惯。“我们现在有点医疗过度”,她说,“居民没事拿个感冒药回家‘看门’,说是到了有事的时候不用来找医生。这种习惯需要时间慢慢转变。”她表示,有了稳定的签约医生之后,医生可以成为把关人,该用药的时候用药,不该用药的做健康教育。“这样才能杜绝医疗过度,也能让居民享受到他们该享受的待遇。”

  沙园社区医院家庭医生刘敏玲告诉记者,她的300多名签约居民都拥有她的个人电话号码。她告诉签约居民,紧急情况可以随时打电话咨询。非紧急情况,建议中午12时至1时来电,以保证其日常工作不受影响。

  特写 找“星级家庭医生” 享受八分钟问诊时间

  在沙园街社区医院办公楼的正门,电子屏幕滚动先试着“欢迎您来本中心与您最信任的家庭医生签订家庭医生服务!”。记者来到该中心的家庭医生服务专区,已接近中午时分,不久前被评选为海珠区首届“星级家庭医生”的刘敏玲还在不停歇地接诊病人,她是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的专家组成员,也是中心唯一一名全职接诊签约居民的全科医生。

  每次看病问诊时间不少于八分钟,是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签约居民的承诺之一,刘敏玲向记者介绍,她非常享受这种问诊充分的服务模式。“这样子看病可以体现医生的一个价值,不是那种机器一样的看什么病开什么药,病人很多乱哄哄地围着你”。刘敏玲认为,作为家庭医生,除了看病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传递一些正确的健康知识,使病人及其家人更好地管理自己,减少疾病发生。

  刘敏玲曾接诊过一名病人,因腹部不适、大便不正常,到上级医院做了检查和治疗,但症状仍然反复。病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找家庭医生看诊,没想到刘敏玲“问”出了不适的原因。

  在与病人及其家属的交流中,刘敏玲得知他们一家都在吃一种保健品,便要来了相关说明书,发现保健品的纤维素成分比较高。她建议病人暂停服用该保健品。很快,病人便发现缠绕了自己好几个月的症状消失。借此机会,刘敏玲又对病人普及了膳食平衡、正确使用保健品的知识。在她看来,通过详细问询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突显了家庭医生在治疗和管理病人上的优势。

  在中心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初期,刘敏玲需要主动去接触重点病人,邀请他们来签约家庭医生。现在,也有一些居民听到邻居或工友说起有这个服务,也主动过来签约。目前刘敏玲管理的签约居民约350名。

  知多D  ●申请人条件

  家庭医生式服务以辖区居民(常住人口)为服务对象。目前各区根据实际服务能力,首先以辖区的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人群为工作重点,优先覆盖、优先签约、优先服务。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多数社区医院接受普通居民的申请,有意签约的居民可咨询所在社区的社区医院了解相关规定。

  ●申请流程

  申请者可携带身份证、户籍或居住证明,到辖区内有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医院,填写个人资料,并签署服务知情同意书,即可完成签约。申请人还需带上个人病例资料,以便医生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协议有效期为 1-2 年,期满后可续约或另选签约家庭医生团队。

  ●会不会收费?

  据了解,上海于今年5月1日起推行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已有936万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占常住居民的42%,基本覆盖了60岁以上户籍人口。150元签约年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各自承担的50元,居民也需要自掏腰包支付50元。宁波也大致按照这一模式收取150元年费,签约承担的50元可以从医保个人账户余额中支取。

  至于广州签约家庭医生是否需要付费?吴峰透露,可能会参考其他城市的一些经验,但具体能不能落地正在推动中还不好说。(来源:新快报 记者 黎楚君)



http://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