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省情发布
当前位置:省情发布 > 重点阅读 > 单独二孩:广州七区月均申请人数降逾两成 越秀从化却大增80%以上
单独二孩:广州七区月均申请人数降逾两成 越秀从化却大增80%以上

2015-9-14 来源:新快报

  广东省卫计委日前公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广东已有近14万对夫妇申请生育“单独两孩”。其中,广州市以超过3万例的获批数量稳居这一排行榜的首位。看到这一数据,你有想过生二孩吗?假如你属于“心动不如行动”的群体,那么你与越秀区街坊的想法比较接近。近日,新快报记者从广州市各区计生部门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广州12区(原黄埔区和原萝岗区单独计算)中二孩申请人数最高的是越秀区,除天河区和南沙区未作回复以外,另外10区中有7区月均申请人数均比去年下降,而且降幅均超过20%。而越秀区和从化区的月均申请人数却比去年大增80%以上。

  数据:今年上半年二孩申请人数越秀区最多

  为统计方便,新快报记者采集了原黄埔区和原萝岗区(现在这两个区已经合并为新黄埔区)的数据,分别列出,这样共有12个区的数据。除了天河区和南沙区未公开回应,另外10个区中有5个区的二孩申请通过率达到100%,还有4个区超过95%,而通过率相对最低的从化区也有94.18%。

  在人数方面,越秀区是今年上半年二孩申请人数和通过人数最多的区,分别达到5799人和5557人;原黄埔区的申请人数则最少,仅有120人进行二孩申请。

  新快报记者对比了广州市12区在2014年3月至12月与2015年上半年两个时间段的二孩申请相关数据,发现除一直未公开相关数据的天河区和南沙区外,其他各区的二孩申请通过率均有所上升,在2014年的数据中,只有花都区和原黄埔区的通过率达到100%,而今年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荔湾区、海珠区和白云区。此外,去年通过率为88.67%位列最后一位的番禺区,今年的通过率排到了第二位,达到了99.78%。

  根据广州市9区计生部门今年1月至6月的统计数字(天河、南沙两区未回复,海珠区未公布去年数据),越秀、从化两区的月均申请数比去年分别增长了81%和86%,但越秀区今年的月均申请人数比去年多了324人,而从化区仅增长89人。

  另外7区的月均申请人数则比去年大幅下降,其中4个区的降幅达到50%以上,增城区的降幅最大,该区今年的月均申请人数为37人,去年则为132人,降幅达到了72%。而降幅最小的是荔湾区,该区去年的月均申请人数为185人,今年的月均申请人数为147人,仅减少了38人,降幅仅为20%。

  点评:政策紧绷期已过 申请人数自然下降

  今年上半年,全市多数区的二胎申请人数较去年减少,越秀区的申请人数却大幅上升,对于这一情况,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认为,这是政策放开一段时间后,市民回归正常观点的自然现象。

  彭澎说,二孩政策刚落实时,有需要的市民会及时申请二孩,而那时还在犹豫的市民就会开始考虑生育所需的条件,也会考虑到自己工作、学习、出国等因素,显得没那么着急生育第二孩,而且他们认为政策出台了就不会轻易更改,更会从容考虑自己的生育需求。慢慢地,申请二孩的情况就逐渐调整到较为正常的状态。

  彭澎认为,越秀区的区位优势造成该区申请二孩人数上升。“可以这样说,(越秀区)符合条件的人比较多吧,也可能是新增加了人口。还有就是越秀区的优质学位数量比较多,很多人为了学位买房子,小孩上学了就想着可以生第二个。”彭澎说。

  至于番禺区的通过率上升但申请人数减少的问题,彭澎认为,这是因为番禺区的优质学位远少于中心城区。不少市民住在番禺区,却到老城区买学位房,让小孩入学。“这种情况就导致越秀、番禺两区申请人数一增一减。”

  案例
   二孩族:多生一个 老人不愿带妻子加薪受阻

  王先生今年35岁,太太33岁,已经拥有一个四口之家,大儿子今年9岁,就读小学三年级,小女儿今年3岁了,正在上幼儿园。每当别人称王先生是“人生赢家”时,他却十分清楚内心酸楚。结婚生子早,再加上生二孩,家庭承受了巨大压力,太太的事业也受影响。

  问题:小女儿出生大儿子很抗拒

  2012年,广州已放开双独二孩政策。家中老人陆续退休,要求王先生和太太着手准备二孩的事。此时,王先生和太太工作基本稳定,没有贷款压力,就顺理成章地生下了小女儿,并暂寄住在岳父母处照看,夫妻俩每月支付数千元抚养费。

  女儿一两岁时,为了避免再次小女儿长期由老人陪伴导致性格出问题,王先生和太太请岳父母将女儿带回广州。不料,王先生渐渐发现,很多情况远非自己能够预料。

  由于儿子已经上学,女儿仍未上幼儿园,所以必须有人在家照看小孩,还要买菜、做饭并接送儿子上下学,没有保姆愿做这样的工作,按照王先生和太太的想法,至少要有一个老人帮忙照料。可出于种种原因,四位老人都不太愿意到广州照顾孩子。

  这还不算,王先生发现自己小看了儿女之间6年的年龄差距。大儿子一副“独子”心态,无论什么东西都要和妹妹抢到底。大儿子如此表现,加上女儿乖巧听话,家里的成年人都开始偏爱小女儿,这反过来让大儿子更加激烈地要求受到重视。无奈之下,王先生只好缩短每次团聚的时间,寄希望于大儿子长大后自然明白道理。

  最后则是经济压力。王先生说,一家四口团聚,马上激发了买房的“刚需”。“四位老人不愿意过来照看孩子的原因之一,就是没地方睡”。

  感言:想清楚要事业还是要孩子

  不过,王先生和太太对生二孩并不后悔,他们打算等小女儿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就坚决将她接回广州。那时大儿子应该已经懂事,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可以请保姆接送小女儿上下学。“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眼前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想办法赚钱。”王先生说。

  王先生认为在生二孩方面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别人借鉴。“不过有两件事需要注意,一是你要想清楚自己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事业还是孩子。”王先生说,他太太所在的外资企业是以年限区分收入,就因为生了两个孩子,导致她错过了两次评级,月收入比同时进公司的员工少了两千多元;“二是家庭关系一定要协调好,肯定要老人帮忙照看小孩,但归根到底,父母照顾孩子才是正道,这个不容置疑。”王先生说。

  纠结族:经济压力还好解决 担心孩子相处困难

  邓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小学,早在广东放开单独二孩之时,他就动了心。“不过那时妻子说再生一个太辛苦了。”邓先生告诉新快报记者,因为当时妻子反对,自己就没有再说什么了,结果有趣的是,到了今年妻子突然提出生二孩的想法。不过后来一商量,夫妻俩又开始纠结起来。

  邓先生解释,夫妻俩工作稳定,抚养两个孩子其实压力不大。当初在生第一胎的时候,两人同时辞职照顾孩子,邓先生在一年半以后重新找工作,而太太则过了两年才重新工作。不过,邓先生说,“我们(对于生二孩的)认识一直不同步,所以下不了决定”。

  邓先生说,生二孩的经济账他已经算过一遍了。前年为了小孩读书,他在越秀区买了一套学位房,目前一家三口在儿子上学时住在越秀区,周末则回到白云区住。“不过如果要生第二个小孩的话,以后肯定要换房,把这套卖了再加三五十万可以在同一个小区买多一房的套间。”邓先生告诉新快报记者,他预计这是将来最大一笔开销。

  让邓先生担心的是有了第二个小孩,两个孩子共同成长的问题。“虽说很多人说生二孩就是为了让第一个小孩有个伴,但两个小孩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是陪伴和被陪伴这么简单。”邓先生说。

  邓太太则另有想法,她说,“身边很多亲戚朋友跟兄弟姐妹相处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和睦。结伴玩乐,好像都是小时候的事情,长大之后面临各种现实问题,感情容易出现裂痕。”

  她举例说,有的兄弟姐妹为了父母留下的房子闹矛盾;有的为了照顾老人引发口角;有的成家后少来往,渐渐生疏。邓太太认为,虽然都是亲生孩子,可当两人表现有差异或者面临不同阶段的时候,父母难免会有所偏心或者投入不同的精力和帮助,这也容易造成矛盾。

  一孩族:没有信心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

  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今年32岁的阿坤明确说,他不想生二孩,完全不是出于经济原因,“而是要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我想一想就头大,没有信心搞掂”。

  阿坤的儿子今年两岁,由于夫妻两人都是上班族,所以暂时把孩子送到湛江老家让父母带。阿坤认为自己对待孩子培养的态度属于“顺其自然型”。他认为,现在很多家长追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没上幼儿园就送小孩上早教班,上学后又拼命找好学位、读兴趣班,孩子和家长都有很大压力。在他看来,这一切完全没有必要,“孩子最后长成什么样,是由生长环境决定的,还不如多抽时间陪他运动、玩。”

  甚至对于要不要存钱给儿子日后买房,阿坤也没有特定规划,“到时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不会想那么长远和刻意”。

  有这样的观念为前提,阿坤认为自己无法胜任照顾两个孩子的工作。“这有点像职场,现在我一个人单干,自己管自己非常自在;可是以前在公司里,还要顾及其他人、处理各种关系,觉得很累。”同样地,如果多生一个孩子,必然要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阿坤说他深知自己很不擅长此事,那还不如不生二孩。

  “我和我老婆都坚定地不想生二孩。我和她唯一的担心是,儿子缺少兄弟姐妹陪伴会比较孤独。我们就尽量多抽时间打电话给他,跟他视频聊天。”

  支招
  育儿达人:生二孩有四难 你准备好了吗?

  李昱子是一个爱在微信上画漫画的“妈妈红人”。去年8月7日,一篇《一句话!“秒杀”大宝》的文章开启了她经营公众号——我要生二胎的分享旅程。这位育儿达人认为,生二孩主要要参考自己家庭的综合情况,经济条件是一个主要的考量指标。不过她也认为,经济上“做好准备”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家庭对“准备好”的界定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人觉得挣多一份奶粉钱就可以了,有的人却考虑房子、教育、车子等等。

  朱昱子总结说,生二孩的直接成本主要集中在生产、保姆、早教方面,还有个人休假的工资损失以及职业晋升机会。“所以生二孩最大的成本应该是妈妈的损失,生孩子与职业发展之间较难两全。”她告诉新快报记者。

  她建议有心生二孩的市民做好心理准备。

  第一,确定是不是真的想多要一个孩子,会用什么方式对待这个孩子?李昱子说,她就见过好几对夫妻是为了生个儿子而去生二孩,母亲很紧张,就怕再生一个女孩。等孩子生出来了,家庭关系很容易失衡;

  第二,辛苦是一定的!孩子生出来别人可以帮着养——这基本上是传说;

  第三,安抚好老大,尤其两个孩子年龄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一定要多关注老大。比如从怀孕的时候开始,就给老大播放一些妈妈生孩子的卡通;二宝出生后,尽可能请探望的客人也给老大带礼物;划出与老大单独相处的时间……总之,老大安抚好了,才可以安心带老二,否则两个孩子一起闹,真够要命;

  第四,要与家人,尤其是伴侣不断沟通:带两个孩子一定很劳累,当妈妈的不可能总是打鸡血,家人越支持、伴侣越给力,两个孩子才会越养越轻松。

  “老一辈那种粗放式的养法,如今的年轻父母哪里看得上眼!真的养起(二孩)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朱昱子表示,好在国外有很多子女教育的资料,她经常看,寻求指引,她建议其他父母可以参考这个做法。(来源:新快报 记者 李应华 卢佳 张若然 谢源源 牟晓翼 邓毅富 方阳麟)



【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