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广州等城市是吃货幸福城市中坚
2016-5-11 来源:南方日报
中国哪座城市的吃货最幸福?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依然是吃货幸福城市的代表中坚;而以南京为首的准一线城市随着餐饮综合实力强,作为吃货幸福城市正在崛起。5月10日,记者从美团大众点评数据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吃货幸福指数大数据报告》获悉,排名前十位的“吃货幸福城市”分别是:南京、北京、深圳、广州、厦门、绍兴、杭州、上海、苏州、沈阳。与此同时,重庆、西安等传统美食城市的吃货幸福指数表现不佳,例如,重庆在吃货幸福城市排名中仅为66位。这显示出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中国城市餐饮格局正在改变。
记者从《2016中国吃货幸福指数大数据报告》看到,以南京为首的准一线城市餐饮综合实力强,作为吃货幸福城市正在崛起;以重庆为代表的部分传统美食城市餐饮品类守旧,收入与消费价格不平衡,失守吃货幸福城市城池;京沪广深菜系丰富,一线城市依然是吃货幸福城市的代表中坚。同时,以预订、外卖、团购为代表的餐饮O2O化提高了城市吃货的幸福感,让餐饮消费更平等。
据悉,上述报告由美团大众点评数据研究院选取2015年经济总量排名靠前的100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口碑指数、需求指数、等待指数、饕餮指数、便捷指数、覆盖指数、亲民指数七大细分指标进行加权获得。
准一线城市崛起 南京吃货最幸福
根据统计综合吃货幸福指数来看,准一线城市在餐饮上的发展水平和一线城市旗鼓相当,南京超过所有城市位列吃货幸福指数第一位,而其他城市如厦门、绍兴、杭州甚至超越了上海。
准一线城市吃货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购买力。据统计,准一线城市在收入与餐饮消费比上更加具有优势。按照201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来看,苏州、南京和无锡的吃货可外出就餐的次数分别为1081次、1065次和1028次,相比之下,上海的吃货外出就餐的次数仅为927次。这意味着,苏州的吃货一年中可外出就餐次数比上海吃货多达150次,每个月超过12次。
同时,准一线城市吃货更爱美食。在所有城市到店消费中,美食成为第一大需求。例如,以温州、厦门、成都为代表的准一线城市的需求明显高于三四线城市,也高于北上广深一线城市。
传统美食城市陷落 重庆吃货负担重
重庆、成都、西安等传统美食城市排名分别为66名、28名和35名,均未进入吃货幸福城市十强,着实令人意外。
尤其以人们心目中的美食之都重庆来看,在吃货幸福城市百强排名中甚至居于中后位置,原因何在?从报告的七大细分指标来看,重庆的排名主要受亲民指数和覆盖指数拖累。从亲民指数(可支配收入/餐饮消费)来看,按照201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计算,重庆吃货可外出就餐约550次,约为南京的1/2;从来源于人均餐厅拥有量的覆盖指数来看,虽然重庆餐饮业发达,但由于重庆人口数量位列全国城市之首——常住人口超过3000万——导致每万人餐厅拥有量低于全国平均。
此外,重庆的口碑指数为81,也远低于南京的口碑指数94。报告分析认为,重庆以川菜为核心,菜系分类中火锅占20%,川菜占20%,另外加上特色小吃,留给其他菜系的空间有限,菜系的单一化发展限制了更多元化的吃货需求;同时,川菜本身就是用户评价的洼地,重视口感的本地菜系在整体服务品质上的投入不足,导致整体餐饮口碑略低。其他传统菜系及海外菜系的商户比例较低,川湘菜更注重口感,且本地商户中服务品质投入不足,导致用户评价较低。
报告认为,这些城市由于菜系单一吃货选择少,经济水平较弱影响餐饮消费能力,人口基数庞大导致餐饮供需不平衡,都拖累了地方吃货的幸福感。
京沪广深菜系丰富 吃货时间成本高
一线城市美食资源非常密集,吃货们的选择面很广。例如,以根据菜系数量和商户分布统计得出的饕餮指数为例,北京为100,深圳为99,上海为97,粤菜大本营广州为93,相对最低。一线城市的饕餮指数均超过了传统美食城市,例如重庆的饕餮指数为84,西安为73,长沙为74,显示出一线城市菜系多样性非常丰富。
报告认为,除了菜系多样性这一共同优势外,京沪广深在餐饮上各有优势,上海和北京的餐饮互联网化更普及,广州的餐饮消费更亲民,深圳的餐饮消费相对不拥挤。
同时,报告指出,一线城市的劣势在于人口众多且好餐厅排队严重,因此吃货的等待时间成本偏高。例如从综合预订、排队用户的等待时间得出的等待指数来看,上海为73、广州为81、北京为83、深圳为84。以等待成本最高的上海为例,这意味着,超过55%的上海吃货为吃上一顿美味排队时间超过半小时。(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欧志葵)
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