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热点资讯 > 广东要闻 > 大学生心态调查报告出炉:美满家庭比社会地位更重要
大学生心态调查报告出炉:美满家庭比社会地位更重要

2016-5-5 来源:青年报

  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与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新近联合发布《大学生心态调查报告(2016)》。

  结果显示,尽管90后大学生在生活上更为崇尚个人自由、注重自我,但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与国家关系时,仍呈现出“国家利益优先”的倾向。

  同时,“美满家庭”成为90后大学生眼中“人生赢家”的首要标签。

 1 90后仍呈现出“国家利益优先”倾向

  整个调查以“地区-大学-学生”三阶段随机抽样的方式,从覆盖全国七大地域(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东北)、不同学校层次(包含“985”高校、“211”高校、普通本科、大专院校等)的39所高校中抽取了6351名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历时一年,收集256个变量的调查数据,试图立体化呈现中国90后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心态、价值观念与时代特征,深度解读他们的理想、追求、愿景和情趣。

  90后大学生是自私自利、垮掉的一代吗?90后只关心自己,不关心社会吗?90后最重视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对于这个疑窦,调查显示,尽管90后大学生在生活上更为崇尚个人自由、注重自我,但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个人与国家关系时,仍呈现出“国家利益优先”的倾向;90后大学生参与公共讨论,对重大社会议题均有关注,在具体态度上最认可“打击腐败”与“维护公共安全”,最忧心“收入差距”与“食品安全”。

  一半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是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主的“第三课堂”也成为90后大学生喜爱的新形式。

 

  2 大学生实用型消费倾向明显强过符号性消费

  90后大学生是虚荣攀比、金钱至上吗?90后的透支消费、炫耀性消费是否被妖魔化? 他们如何看待财富与社会责任?

  调查发现,虽然媒体常常用“炫富”、“月光族”、“信用卡族”等形容90后,但本次调查数据显示,90后并非想象的那样醉心于“剁手吃土”,他们大多数仍然属于比较冷静理性的储蓄型、实用型消费者,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总体保守,“名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同时,大学生消费的实用型消费倾向仍然明显强过符号性消费倾向,高达77.5%的受访大学生更看重商品的实用目的,只有约1成受访者有比较明显的符号型消费倾向。这一结果表明,“名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并没有我们印象中的那么大,多数大学生仍然同意“买东西应该讲究实用,是不是名牌不重要”。

  此外,相当一部分90后将财富与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43.6%的大学生倾向认同“富人应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32.5%的大学生倾向认同“社会责任的分担不应取决于个人财富”,23.9%的大学生持中立态度。

  3 三成认同工作的意义是履行家庭与社会责任的一种途径

  工作在今天的90后大学生心目中意味着什么? 调查显示,大学生有相当大的比例(31.0%)将工作看作是履行家庭与社会责任的一种途径,这种将自己嵌入家国伦理秩序背景下的观念带有浓厚的集体主义色彩,说明今天的中国年轻一代并未一味追求个体价值,而是仍然珍视家庭和社会责任。而另一方面,个体价值的确在当代年轻人的工作观念中颇有彰显,高达28.6%的受访者将工作视为“实现个人理想”的方式,另有近1成受访者仅仅将工作看作“实现个人自由的手段”,只有1.9%将其仅仅视作权宜之计,另有2成受访者并未在工作上附着过多的意义,只是将其视作“人生必经阶段”。一言以蔽之,“家国责任”和“个人理想”是当今年轻人工作价值观的关键词。

  4 对于“成功人生”的认知美满家庭比社会地位更重要

  调查中,90后大学生情绪状况普遍积极,84.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在最近的一个月内,很少会感到莫名的累、沮丧、紧张等消极负面情绪,仅有9.5%测出相对消极情绪。

  90后大学生的总体生活满意指数为19.8,满意度水平中等。其中,越大型城市的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指数越高。

  90后大学生对于“成功人生”的首要衡量标准为“美满家庭”(22.9%),其次为“成就感”(16.6%)和“社会地位”(15.5%)。“自由”(5.4%)、“金钱”(4.5%)、“健康”(4.3%)、“学识”(4.1%)等个性化的衡量标准选择比例较低,可见,90后大学生对于“成功人生”的认知是,人生赢家要追求家庭幸福、社会声望、工作成功三丰收。

  5 去外企最受大学生青睐男生更倾向于自主创业

  在工作选择上,90后普遍表现出“有胆有识”,并不惟“铁饭碗”是图,就业去向选择也更加多元化。

  调查数据显示,在就业的理想去向上,外资企业、自主创业和事业单位最受青睐,分别占23.4%、21.1%、20.0%。将公务员视为理想职业的比例仅有8.6%。从小成长于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大学生,比城市的学生更倾向于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体制内职位,成长于北上广深、其他大型城市、中小型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就业去向上选择体制内职位的比例依次增大,分别为40.0%、42.4%、47.31%、50.74%、56.48%。

  相对而言,211高校的大学生最想进体制内就业,专科高职生最倾向于自主创业,而市场内就业倾向最强的则是985高校的学生。

  对薪资的期望上,50.0%受访者期望第一份工作的薪资仅在2000-5000元区间,但近4成大学生首选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就业,城市效应显著。不过,他们不甘于仅仅通过工作获得稳定保障、养家糊口,而是尽力在工作中寻求发展机会,重视自己从能力上和兴趣上的“获得感”,不那么看重薪水。对大多数中国90后而言,“家国责任”和“个人理想”是工作价值观的关键词。

  其中,高达35.3%的大学生将未来的发展空间视作最重要的标准。其次,20.5%的大学生选择了“能力提升”。有15.1%的大学生将“个人兴趣”放在首位,体现了90后鲜明的个性。仅有约1成受访者将“收入”视作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曾普遍被父辈们看重的“稳定”、“舒适”、“人脉”等比例均在7%以下,可见“丰裕一代”的工作价值观的确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敢于拼搏,珍视发展潜力和市场能力,同时看重个人兴趣。他们不再愿意为一份收入放弃自我。

  6 青年学生认为讲诚信才能最终受益

  调查发现,“女生在学业成绩方面优于男生”的“阴盛阳衰”现象可能确实存在,女生对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好于男生的自我评价,但学业成绩好坏对就业意向并无显著性影响。男生更倾向于自主创业,更强调通过工作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

  在就业去向的选择上,女大学生选择最多的依次为外资企业(27.3%)、国有企业(23.5%)、事业单位(19.5%),约43.0%的女大学生希望进入稳定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

  另外,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诚信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尤其是随着改革走向深水区,道德领域的一些问题引发国人关注,诸如“诚信吃亏”,“老实人受欺负”等错位、扭曲价值观成为阻碍社会健康发展的顽疾。在此背景下,90后大学生如何看待诚信问题是调研的一个重点。

  调查发现,总体上来看,对于“诚信吃亏”的说法,分别有42.0%和28.6%的青年学生选择了“不太赞同,诚信有时也带来好处”、“很不赞同,讲诚信的人才能最终受益”,远高于选择“非常赞同,老实人受欺负”的4.4%和“比较赞同,很多好人没好报”的15.5%。

  面对社会中的大多数人,71.6%的大学生都认为“是可以信任的”,显示出较高的社会信任水平。从主要成长地类型来看,越是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社会信任感越弱,社会经济等级上的“大城市”成为信任感上的“小城市”。(来源:青年报)



【来源: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