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两案例入选“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
2016-4-27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讯 (记者/王彪)4月26日上午,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第三届“粤治——治理现代化”广东探索经验交流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公布了2015—2016年度广东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名单,在全省报送的256个案例中产生了26个优秀案例,惠州有2个案例入选。
惠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连续3年位居全省“两建”考核第一,此次顺利入选政府治理创新类优秀案例。评审词中对这一案例如此点评:诚信是市场机制的基石,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底线,惠州率先在全省建成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打破信息“孤岛”,对失信者“亮红灯”,对守信者开“绿色通道”,最近又成为全国示范城市,将探索更多经验。该案例的主创单位为惠州市委、市政府。
发生在2015年的全国首例MERS患者入境惠州曾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MERS病例的治愈出院和经受住考验的防控系统也为惠州收获诸多赞誉。在此次交流会上,“惠州市救治MERS病例舆情引导”入选舆情引导优秀案例,评委们在评审词中点赞称:惠州成立舆情专门引导机构,制定专项方案,指定专人应对,建立规范完整的全链条应对工作机制,做到了信息公开权威及时,舆情态势有序可控,新闻传播规范有效,堪称舆情应急处置的生动教材。该案例的主创单位为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南方日报社社长、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院长莫高义在会上致辞时表示,“十三五”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是广东决胜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阶段。在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多发期,人们思想多元多样,舆论生态纷繁复杂,主流媒体必须发挥舆论“定盘星”作用,为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
本届交流会由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办,共有16家高校、智库、研究机构联合推介优秀案例。与以往相比,本届活动在政府治理创新、舆情引导两类案例之外,增设了“大数据与公共服务”类奖项,并成立“南方大数据创新联盟”,力图以大数据为重要抓手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黄业斌,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南方舆情专家委员会主任俞可平等专家学者参加了活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官方新闻客户端“南方+”对活动进行了网上现场直播。
■案例
信用优,没抵押也能贷款有污点,扶持金一票否决
南方日报讯 (记者/周欢)21项共计1.24亿元的财政专项扶持金,企业信用有污点则一票否决;中小微企业如果信用优质,没有抵押物也可从银行申请到“征信贷”……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惠州推出一系列以信用为指挥棒的举措,对失信者亮出“红灯”,对守信者开辟“绿色通道”。
惠东县黑珍珠莲雾白花农场有限公司2014年经县区农业部门和政府层层筛选,进入了惠州市农业局拟确认的龙头企业公示名单,原以为铁定可以入选,最终却因纳税申报逾期有税务机关行政处罚记录这个小的信用“污点”而“名落孙山”。
类似案例还有不少。如今在惠州,越来越多政府管理事务要求出具信用报告。这在农业龙头企业认定、现代产业100强引导资金申报、全民创业资金申请、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申请等事项中都已进行了应用。
“我们共梳理出涉及10个部门的21项适合使用信用报告的专项扶持资金,总额达1.24亿元。企业有不良信用记录,申请将被‘一票否决’。”惠州市发改局、市信用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信用报告被广泛应用,引起越来越多企业重视,目前市信用中心窗口已出具信用报告4000多份,接受咨询超过2万人次。
“通过积极整改,公司格外注重信用记录,每次都及时申缴,其他方面也更加守信。”惠东县黑珍珠莲雾白花农场场长陈文敬说,这也是在吸取教训后诚信意识的一种提升。
惩戒失信的同时,惠州也特别注重褒奖诚信。例如,政府采购、水利工程等交易,设置了一定的诚信分值,投标企业信用好,诚信得分相应更高,中标机会也更大。而企业信用优质,也能更轻松贷款。
惠州市罗浮山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监介绍,因为信用记录好,该公司在办理动产抵押登记手续享受到了银行的“绿色通道”,“当时一天就办好了”。“得益于良好的信用记录,以及市信用中心出具的信用报告,2015年我们还获评中国驰名商标。”
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此前向一家银行申请了450万元贷款。“不需要担保和抵押,头天签合同,第二天就到账了。”该公司负责人说。
这源于惠州引导银行创新推出小微企业“征信贷”。市信用办负责人介绍,市信用中心为中国建设银行惠州分行开通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权限后,该行结合公共信用信息,综合评价企业及企业主信用,对资信良好的小微型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目前已成功发放21笔共3460万元纯信用贷款。
“‘征信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征信良好但没有抵押物的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帮助很大。”中国建设银行惠州分行的工作人员说。
此外,该行还使用上述系统参与贷前调查、贷中作业和贷后管理,涉及贷款共有1471笔63亿元。
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依托信用信息系统,惠州市信用办和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目前正联合建设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构建“金融网上服务超市”。该平台今年将上线运行,对信用优质的中小微企业,届时将可缓解融资难题。
“惠州将信用社会的理论、理念和设想通过切实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付诸实践,以‘守信有利、失信有损’为原则促进‘信用增值’,积累了宝贵经验。”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央编译局博士后研究人员刘兆鑫说,惠州在信用信息库建设、信息使用、信用教育和培训、信用市场等方面全方位推进,正面引导和负面惩戒相结合,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观察眼
让信用数据成为市场交易的“软黄金”
陌生人交易是现代市场的重要特征,而交易双方的信任是交易达成的基本前提。如何让原本素不相识的甲方与乙方彼此信任达成合作?传统市场靠声誉和口碑,现代市场靠协议和监管,“大数据”时代靠信用数据。
正如对惠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评审词中所说,诚信是市场机制的基石,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底线,惠州率先在全省建成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打破信息“孤岛”,对失信者“亮红灯”,对守信者开“绿色通道”,也就承担着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更多经验的责任。
如果说,单个良好的信用数据显示的是个人、企业或单位团体的担当,那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本身则彰显出惠州这座城市的担当精神。
惠州的信用入库数据达5.3亿条,还创新启动编制事项、行为、应用信用管理三张清单。前者是量的积累收集,后者是质的创新应用,作为优秀案例,值得其它地方借鉴,但同时也仍有相当的提升空间。
信用数据的用处很多,比如减少交易风险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让市场更公平从而鼓励创业创新,归根结底,是通过提升社会整体的信用度从而营造更和谐的市场环境。惠州的信用数据理应在跨区域数据互联、信用风险自动提醒以及信用体系的制度性建设方面走得更远。
长期以来,黄金被市场各方所信任,成为市场中通用的保值工具。可以说,一个好的信用理应比黄金更珍贵,可以带来更持久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当信用数据成为市场各方公认的“软黄金”,信用的价值和力量也就不言而喻。
对比“中介超市”探索、“黄细花”微信公众号、惠州村(居)委聘任“法制副主任”、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舆情引导等此前两届惠州入选的优秀案例,可以看到,惠州一方面保持了应对突发疫情等公共事件时的成熟和稳健——全国首例MERS病例无疑比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更具挑战,另一方面,在宏观的政府治理建设层面,惠州此次入选的优秀案例更具整体性和长远性。
如果说中介超市和惠州村(居)委聘任“法制副主任”主要涉及政府采购和基层治理两个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则涵盖了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关涉领域更加宽泛。更加重要的是,社会信用数据随着采集和应用的渠道越来越多,其作用也将更加凸现——这也意味着,后者对更大范围的政府治理来说有着更高的借鉴价值。王彪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