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热点资讯 > 广东要闻 > 广州八区公布今年民生实事:近半集中在困难帮扶教育交通领域
广州八区公布今年民生实事:近半集中在困难帮扶教育交通领域

2016-4-18 来源:新快报

  随着广州市各区“两会”相继召开,目前全市除了天河、番禺、海珠三区以外,已有8个区公布了今年十件民生实事的具体项目。今年广州各区最关注民生中的哪一个领域?新快报记者统计发现,已经公开的8个区合计80个大项的民生实事中,近半集中在困难帮扶、教育问题和交通3个领域,而最“热门”的领域是困难帮扶,80个大项中有14项与之相关。

  今年各区民生实事量化目标增加

  新快报记者统计发现,广州市各区公布的民生实事均分为10个大项,目前已公布的8个区合计有80个大项,其中困难帮扶方面涉及的项目一共有14个。此外,教育文体和交通领域也各有10个项目,这三大领域涉及的项目已经接近总数的一半。

  十件民生实事的大项之下还有不同的细项。据新快报记者粗略统计,在已公布十件民生实事的8个区中,南沙区公布的民生实事内容最丰富,合计涉及40个细项,平均一件民生实事有4个细项的内容。白云区平均每件民生实事则有3.3个细项,排名第二。黄埔区、越秀区、荔湾区和花都区的每件民生实事涉及超过2个细项,而从化区和增城区则不足2个。

  新快报记者从前年开始盘点广州市各区十件民生实事的项目和完成情况(详见新快报2014年10月16日A07版报道),当时各区对外公布的十件民生实事表述中,部分细项存在标准模糊的问题,并非所有细项均有数据可作为量化目标,或者没有具体的进度、完成程度要求,在2015年,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

  而今年各区的十件民生实事表述中,情况有所改善,量化目标最多的是细项最丰富的南沙区。新快报记者粗略统计,40个细项中有34个带有量化目标或者具体进度、完成程度的要求。如信息化建设一项中,今年南沙区计划实现光纤到户率达80%(去年为40%),城市用户光纤接入能力达100Mbps,农村镇区光纤接入能力达50Mbps。

  白云区的量化程度则最高,33个细项中只有两个细项目标比较模糊,即“动员一批社会体育场馆加入‘群体通’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向市民优惠或免费开放”和“对符合条件并申请租赁补贴的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其余均有量化要求。

  去年各区民生实事成绩单终补齐

  在今年年初,新快报曾对广州市各区去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进行报道(详见新快报1月18日A14、A15版报道),当时尚有荔湾区和从化区未回应各自民生实事完成情况。近日新快报记者再次就此问题向两区了解,两区都作出了回应。根据通报,两区去年的民生实事也基本完成。这样,去年广州市的11份民生实事成绩单终于齐全。

  从从化区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情况看,太平镇第三小学、明珠小学的建设已启动;从化大桥、青云路升级改造工程已动工建设;儿童公园、太平镇菜地塱村、鳌头镇新村、温泉镇龙岗村3个社区小型足球场及良口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而在社会保障方面,温泉、良口、江埔、街口4家日间托老机构建成投入使用,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不低于650元。去年,从化区加大城中村整治,完成街口村、海塱村、北星社区的消防整治、给排水管网改造、环卫工程等。

  而从荔湾区的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情况来看,去年该区举办招聘会92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9114人,创业带动就业5890人,补贴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3098人。设立中小学毕业班优秀贫困生奖学金;完成313名“双低”中小学优秀毕业班学生奖学金和226名入读全日制大学的“双低”户籍学生学费补贴发放工作。

  此外,荔湾区推进11所中小学的“全方位、开放式”图书室建设,其中5所已完成,3所完成主体项目建设,2所正在施工,1所进入招标程序。重点打造龙津、站前、桥中、东沙4条街道特色社区项目,累计已打造22个品牌社区、164个亮点社区。完成6个康复指导中心的升级改造,为600名残疾人免费体检,为305名精神残疾人提供家庭上门服务工作。顺利完成“市民之窗”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建设并投入使用,广佛通办事项达到892项,成功实现“广佛同城,同城通办”。

  广州各区民生 实事亮点逐个睇

  ●白云区

  推动“史上最严”禁毒行动

  去年以来,白云区掀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禁毒行动,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中也有与此相关的内容。

  今年白云区每天投入1200名以上巡防力量,安排144名以上监控员开展全天候视频巡查,形成全时空防控。力争重点地区3层以上出租屋实现智能电子门禁全覆盖,推进城中村1464支高清视频光纤联网接入基层派出所,构建区一级视综平台。完成4个美沙酮维持治疗延伸点建设。

  去年白云区的校园周边污染情况引发媒体关注,环保也列为今年民生实事中的一项,目标是全面完成191所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完成30家重点企业在线监控设施建设以及50台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新建4座垃圾压缩站,加强全区759个临时露天收运点环境治理。

  ●从化区

  首要任务是实现镇镇通公交

  根据2016年从化区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中,首要是实现镇镇通公交,并加强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平台建设等。

  在社会保障方面,今年从化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提高到不低于720元,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和福利机构供养人员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305元,孤儿养育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715元。城乡新增就业人数1万人以上,新建和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370套。继续实施从化六中与广州市执信中学合作共建,以及北师大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验区。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医疗机构。确保图书馆新馆二期开放。

  ●增城区

  今年继续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增城区连续几年将食品安全领域纳入到十件民生实事的内容中,2015年民生实事的其中一件是“打造食得放心城市”。今年的民生实事继续将食品安全作为其中一项工作,提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抽检监测工作,对本地食品生产企业和大中型超市、食品批发市场等食品重点经营主体实施100%监督抽检,对禽畜肉、蔬菜等6大类食用农产品和肉制品等31类加工产品实施100%监督抽检,累计抽检不少于2000批次。

  ●花都区

  困难帮扶保障事项占了三项

  花都区公布的今年十件民生实事中,有三项涉及困难帮扶保障领域。其中包括为3300多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购买聋人盲人无障碍终端2500多台,为700多户肢体残疾人进行家居无障碍改造。为约11万名花都户籍60周岁以上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为原“六类”对象和计划生育特扶老人购买400元至600元/月/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月养老金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失能、半失能纯老家庭和高龄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补助200元/月/人。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镇“三无人员”供养和福利机构供养人员、孤儿养育标准,分别不低于720元/月/人、1305元/月/人和1715元/月/人。

  ●黄埔区

  新黄埔区首次公布民生实事

  由于黄埔区在去年下半年才完成区划调整,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十件民生实事,不过新黄埔区在成立时另外公布了涉及11个方面的民生建设项目和目标,并在今年初公布了成果,所以2016年是新黄埔区首次公布十件民生实事的一年。

  原黄埔区和原萝岗区合并后,交通成为两区连通的最大瓶颈,区划调整之初,新黄埔区就公布了“八横八纵”交通路网建设方案。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也涉及交通领域,其中包括改善群众交通出行条件,实现开创大道与宏明路交叉口立交等工程建成通车,建成永和贤江公交站场,优化调整及新开公交线路8条,新增公共单车智能系统服务站点25个。

  ●荔湾区

  互联网+政务方便市民办事

  荔湾区今年要在辖内小区建设100台政务自助服务终端,通过“机器人”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和22条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提供政务服务和信息公开查询。这是今年荔湾区政务服务提速的一个亮点,用互联网+政务,打造家门口的“一柜式”微政务服务点,配备政务自助服务终端,以及各条街道的政务“机器人”,方便市民办理政务审批、打印各种证明。

  ●南沙区

  学校及幼儿园学位增两千个

  2015年,南沙一中高中部扩建及华师附属小学、幼儿园,时代南沙小学,黄阁镇中心幼儿园5所学校建设完成,新增学位3000个以上。今年,南沙区将新增2000个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镇街日间托老服务中心的资助标准将由每年12万元提高到40万元;铺设南沙“市民之窗”自助终端机,将政务服务延伸到村(社区),将以往“5×8小时”的政务服务模式转变为“7×24小时”的全天候政务服务模式等。

  南沙区今年民生实事集中领域是交通,十个大项中有两项涉及这一领域,一是进一步优化完善区内公交线网,对3条至5条现有公交线路走向进行优化,新开3条以上公交线路、增加15台以上公交车。二是全年新增或升级改造高清摄像头958个;逐步推进全区交通信号灯升级改造工程,年内完成蕉门河中心区及周边地带信号灯的升级改造工作。

  ●越秀区

  将开展十个以上社区微改造

  越秀区2016年十件民生实事中,除了一直关注的困难帮扶、创业就业、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文化体育等领域外,还在社区微改造方面下功夫,如推进村居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是开展10个以上社区微改造,维修改造路面(含社区)7590平方米、排水管道设施1942米、各类排水井138座。推动重点商业地区智能交通建设,增设17套交通电子监控设施和4块停车引导屏,提升越秀区流花地区旅客咨询中心服务功能等,这都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宜居宜商环境。

  在推广垃圾分类方面,越秀区将新建3个公园树叶(枝)垃圾处理站、3个肉菜市场厨余垃圾生物处理站,在3条街道新建日处理10吨厨余垃圾生物处理设备,推广垃圾就近分类分流处理。

  声音

  王则楚:“困难帮扶”优先解决 方向是对的

  广东省政府参事、新快报广州区域发展与公共事务研究院专家顾问王则楚认为,考核民生实事的完成情况不见得都需要量化指标。“很多民生实事不一定能够用量化指标来衡量。考核是需要,但关键是老百姓满意不满意。”

  对于广州各区民生实事集中在困难帮扶领域,王则楚认为,这个方向是对的。“民生实事就是要首先集中解决贫困人群的生活保障,而且要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这才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王则楚说,在困难帮扶这件事上,“我认为现在做得还很不够”。他认为,至少要让困难人群有基本医疗保障,不会因病致贫,另外要为他们提供基本的教育资源,解决孩子入学、入托问题。(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作者:陈海生)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