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谣言总爱在傍晚寒暑假发布
2016-4-1 来源:新快报
中大发布分析报告,并将资助网络谣言研究者
每年1月、8月是谣言发布的“假期高峰期”;公众号头条传播效果并非最好……愚人节之际,中大大数据传播实验室联合微信安全团队发布《微信年度谣言分析报告(2016)》。记者获悉,微信安全团队、中大传播与设计学院和宏博知微将共同设立辟谣基金,对网络谣言的研究者进行支持和资助,首期启动基金为10万元。■新快报记者 王娟 通讯员 何凌南
微信谣言最多的是失实报道
报告全面分析了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间,微信公众号中被举报存在较多的疑似谣言且阅读量较高的2175条文章,对其中的600多条谣言进行了人工编码。
研究发现,比例最高的是失实报道类,占比达31.4%,主要包含社会政策/秩序、经济状况等;其次为健康养生类,占15.1%,主要涉及食品安全和健康养身等;再次为奇闻趣事类主题,占比13.5%,主要涉及各类迷信怪谈和八卦等。而夸张的图片、惊悚的标题几乎是谣言的“标配”。约95%的谣言都未申请原创,说明大部分谣言都是公众号之间互相转载。
该报告显示,谣言发布的高峰集中在一天中的傍晚、一周中的周四、一年中的寒暑假。在这些相对非繁忙时间,人们更加有空进行阅读和分享,也为谣言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
中大大数据传播实验室主任张志安教授表示,如网民可更多了解谣言传播的周期性和内容化妆术,就更容易识别和过滤谣言。
将设辟谣基金向社会公募选题
据报告显示,这些网络谣言的大肆传播,利用了人们焦虑、恐惧或希望与欲望等不同心理动因,不仅搅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网络生态环境。
对此,微信安全团队将联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宏博知微正式设立“辟谣研究基金”,以公募议题共同研究的方式,对网络谣言的研究者进行支持和资助,首期启动基金为10万元。近期将会公布选题细则和具体要求。
■知多D
部分年度最热谣言
●谣言1:《家长注意啦,新型毒品!专门针对儿童,千万当心 ,看到必转!》微信称江西九江警方在一家酒店查获60多包伪装成橙汁跳跳糖的新型毒品,专门针对儿童。随后媒体辟谣称,公安机关还未发现这样的新型毒品,网上系误传。
●谣言2:《请一定转给你身边的女生看,这是最新骗局!》文中主要描述了七个针对女性的骗局。媒体报道称警方没听说过此类案件,且认为作案手法成本太高,漏洞太多,在现实中很难实现。推送中所讲述的其他骗局也无明确时间地点等信息。
●谣言3:《家里的这两种液体一旦合体,马上死亡! 速速扩散!》文中称北京王女士清洁马桶时,倒入洁厕灵又加了84消毒液后晕倒,抢救无效死亡!医院诊断为氯气中毒。并称大量氯气在狭小的空间内足以使人致命。这两种混合后所发出的刺鼻味道确是氯气,但谣言对此有所夸大。人体吸入氯气时,会流泪、咳嗽等,正常情况下会本能地躲开。(来源:新快报 记者 王娟 通讯员 何凌南)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