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热点资讯 > 广东要闻 > “2016广东3·15晚会”昨晚重磅出炉 5大消费陷阱曝光
“2016广东3·15晚会”昨晚重磅出炉 5大消费陷阱曝光

2016-3-15 来源:新快报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由广东新快报社、《经视报告》、《今日关注》、《今日一线》和《消费者报道》联合推出的“2016广东省3·15晚会”,昨晚在广东广播电视台经济频道重磅出炉。晚会现场曝光了“问题盐”威胁餐桌、线上订餐的线下乱象、减肥产品含违禁药等重磅案例。

  晚会主办方强调,曝光侵权案例的目的在于唤醒消费者的权益与理性消费意识,规范各行业商品品质市场秩序,鼓励消费者捍卫并传播消费知情权等权利。适逢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两周年,晚会以 “我是消费+”为主题,将中消协2016年提出的“新消费,我做主”贯穿全程。晚会主办方希望,2016年3·15晚会不再是消委会、媒体的独角戏,而是和消费者站在一起,成为帮助大家监督消费问题的眼睛,成为倾听公众消费投诉的耳朵,用媒体的力量让消费者的声音传播更远、更加有力。

  本次“2016广东3·15晚会”还得到了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等部门的指导。在晚会现场还请到了全国人大副研究员、中国消法研究会会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起草人河山,以及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团成员、公益律师、广东省消委会专家等学者现场点评维权案例,为消费者支招。

  ■总统筹:新快报记者 林牧 张小奋 王吕斌

  ■采 写:新快报记者 黎楚君 罗汉章 彭程 朱烁然 吴俊捷

  ■摄 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焦点曝光
  案例1 问题盐腌梅菜 威胁餐桌安全

  3·15前夕,有街坊向记者报料,称广东一些腌制食品厂偷偷地使用“问题盐”来加工食品,这严重威胁着大家的餐桌安全。记者暗访调查了解到,在梅菜的主要产地惠州,大大小小上百家的梅菜厂为降低成本,很多都是用外地“日晒盐”来腌制梅菜。“吃是不行的,腌梅菜还是可以的”,多位梅菜厂工人叮嘱提出要买盐的暗访记者。惠州盐业局的工作人员看到记者提供的“日晒盐”后表示,产品属于走私盐,但具体成分还需化验。在暗访过程中,记者还在梅菜厂发现了“问题盐”的包装袋。食品专家指出,涉事的“问题盐”的主要成分虽然是氯化钠,但它含有多种有毒杂质,根本不能食用和加工食品。

  ★专家视点
  加强食品安全的惩罚性赔偿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起草人河山指出,“邦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权是消费者十分重要的权利,它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强壮,要保证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需要社会共治。首先,涉及食品安全的惩罚性赔偿要进一步加强;其次,食品安全的监督机构、执法队伍要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履行职责监管。此外,作为消费者,遇到坑蒙拐骗等欺诈行为,要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举报,让不良商家尝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惩罚性赔偿的厉害。

  案例 2 “高大上”线上订餐 幕后作坊“脏乱差”

  近两年,手机订餐软件也越来越普及。不过,外送过来的食品,质量未必有保障。有市民反映,曾食用通过订餐软件预订的食物后,得了急性肠胃炎。记者走访发现,在广州石牌村、冼村、大学城,不难找到密布的食品作坊。这些小作坊墙上虽贴着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等标志,但卫生条件却十分恶劣。很多小店的墙上,蟑螂四处爬,蚊虫到处飞,厕所往往和厨房连在一起。这些店部分挂着营业执照,但有餐饮许可证的店却少之又少。商户透露,进入线上订餐平台,并不需要通过严格的资格审查。

  ★专家视点
  可依法向入网的食品经营者索偿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团代表之一、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蒋爱民指出,可从两方面着手,一个是从事食品加工的商户,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软硬件条件。其次,消费者可加强对下载的APP中的商家或者自己常去的餐馆进行力所能及的监管和评价,给其他的人提供一些参考。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新闻发言人郭宇华指出,鉴于第三方平台对准入商家的资质审查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今后,第三方平台所在地的食药监管部门会继续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对资质审查不规范的第三方平台进行处罚、直至吊销营业许可证。此外,消费者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可以依照去年10月1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向入网的食品经营者索赔。

  案例3 “水果营行”突停业 预付费没法兑现

  2015年12月,一家名为“水果营行”的水果超市突然停业,波及全国各地近300多家实体店,大量消费者遇到了预付费没法兑现的情况。实际上,这家注册资本高达10亿元的水果超市,其集资模式并不罕见,除了收取加盟费,就是让消费者充值会员卡。然而,水果营行事件仅是预付式消费纠纷的冰山一角。据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广东预付费纠纷呈现“井喷式”增长,在中介服务、教育培训、美容美发、休闲娱乐、零售餐饮等各大领域都有相关投诉。

  ★专家视点
  推动规范预付式消费的立法进程

  河山表示,预付款是合同履行的一种方式,并非新鲜概念。去年,广东省爆发的预付式消费问题案件达8500件,可谓是重灾区。他提醒广大消费者,如果说预付式消费打折额度惊人,陷阱可能就越大,就越要多加留神。

  广东省消委会副秘书长杨淑娜指出,广东省消委会3月3日已经召开了由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业协会、消费者代表、媒体代表等社会各界的研讨会,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义,将提交至商务部等监管部门,推动规范预付式消费的立法进程,争取从源头去解决预付式陷阱。其次,将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建立携手共治、共同参与的监管机制。

  案例4 朋友圈卖减肥茶 或含伤身非法药物

  24岁的小陈偶然看到有朋友在朋友圈卖一种名为“妃莉娅”的减肥茶,厂家在减肥茶的包装盒上声称具有高效、安全、不反弹等特点。不过,该减肥茶对服用者的健康带来了伤害。消费者刘小姐反映,自己曾因服用该减肥产品单天瘦下来8斤,期间感到心慌气短、小便失禁。有代理商表示,曾将名为“妃莉娅香草多酚片”的黄色小片送到了广州的一家检测中心,其出示的检测报告称,香草片中的芬氟拉明为国家禁止添加到保健食品中的非法药物。

  ★专家视点
  投诉微商也可拨打12331

  “中国打假第一人”王海指出,早在2014年和2015年就曾经举报该减肥产品至下架,孰料,其换了马甲卷土重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负责人郭宇华指出,伴随着微商等新业态的出现,这种在朋友圈兜售假冒伪劣产品更多的是利用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好感,因此它不仅仅是行政法则的问题,还隐藏了很多民事法则的关系。监管工作一直在进行,比如深圳的食药监就曾约谈过微信服务商,今后将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他还提醒消费者,无论是通过网上微商购物还是线下购物,遇到类似事件,要及时拨打热线12331进行投诉反映。

  案例5 第三方平台购票遇坎坷 互推诿难讨说法

  自媒体人李淼是个典型的日本通,经常会帮助朋友订票到日本旅游。2015年12月24日,他在携程上帮朋友购买了北京到札幌的往返机票。他回忆称:“是正常付款,携程也显示正常出票。”然而,出发那天一大早,朋友告诉他携程这个电子票根本无法登机。经过沟通,携程答复李淼导致事件原因是代理商疏忽。而在同一天,李淼的另一位朋友傅先生,在日本东京飞回北京的时候,也遇到在携程购票遭遇无效票的问题。日本航空公司怀疑傅先生“偷”了别人的积分兑换机票。对此,携程网负责人解释说事件是由于供应商违规操作导致。

  ★专家视点
  由此引发的损失都应由中间商承担

  著名消费维权人士刘殿林指出,这绝非个案,反倒是其所在行业潜规则的典型案例,目的就是等着航空公司票价调整。这样携程一类的中间商,就能博取更大的利润空间,相当于是用时间换金钱的不诚信经营表现。除此以外,还有出假票、盗用积分换票等不正当行径。消费者应该理直气壮站起来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退一赔三,进行民事索赔诉讼。

  消费维权公益律师陈北元指出,携程和消费者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票务买卖关系,至于携程和航空公司之间建立的是何种票务代理关系,大可不用去管,只要盯紧作为合同义务人的携程就可以了。

  此外,陈北元指出,消费者未能如期登机,造成了商务谈判等可期待或者预期的利益损失,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作为合同的义务方要去保证预期的实现,如果实现不了,造成了消费者的实际损失,自然是由携程来承担。

  官方数据
  2015广东省消委会大数据: 挽回经济损失2.48亿元

  2015年,广东省各级消费者委员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13935件,同比下降8.7%,占全国消费者协会组织投诉总量的17.82%。全省消委会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共计2.48亿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有1887件,加倍赔偿金额4.01万元。

  去年,广东省各级消委会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累计5.23万人次。受理的消费投诉中,售后服务问题达到49686件,占43.61%,与去年同比上升23.24%。2015年商品和服务大类投诉中占前三位分别是: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29195件,占总投诉量25.62%;互联网服务类投诉22564件,占总投诉量19.80%;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9639件,占总投诉量8.46%。以上三项占总投诉量53.88%。

  2015年质监权威发布:不合格产品发现率同比降5.2%

  2015年,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农药、化肥、儿童用品等68种产品,共抽查5477家企业生产的8219批次产品,涉及产品总货值39563万元,发现不合格批次849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10.3%。其中,蚊帐、移动电源、热水器、厨房电器具、箱包及类似容器等5种产品监督抽查不合格发现率较高。

  2015年,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10.3%,比2014年有大幅下降,降低5.2个百分点。在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公告63种产品省级监督抽查情况,曝光798家不合格企业。

  2015年食药监权威发布:查扣不安全食品457吨

  2015年,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省范围内,共稽查立案28415宗,同比增长16%;其中案值20万元以上的大案102件,同比增长132%;吊销生产经营许可证52张,捣毁地下窝点1428个。

  在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的“四品一械”专项整治中,全省系统共立案3356宗,移交司法机关735宗,吊销收回各类许可证书2020张、GMP证书35张、GSP证书57张。取缔49家小作坊;捣毁农村地区食品制假售假窝点493个,查扣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457吨。

  花絮
  “不要骗我们老太太”诉心声

  除了发布官方数据和维权案例之外,晚会还请来了韩国国宝级表演《乱打秀》等演出活跃现场气氛,而广场舞《不要骗我们老太太》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中老年女性组成的广场舞表演队以充满动感的舞步显示出该群体的活力。多次重复的“不要骗我们老太太”背景歌词令观众开怀一笑的同时,又联想到老年人消费陷阱的问题。

  舞队表演者在接受主持人访问时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确实遇到不少权益受侵害的情况,在学会维权的同时希望职能部门及社会组织给予维权方面的帮助。“有时候买螃蟹,绳子比螃蟹还重”,演出队员表示,日后遇到此类事情一定积极维权。



http://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