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技能人才占比高于全国 将有三"大招"揽才
2016-2-29 来源:广州日报
高技能人才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市管专家资助期内创造约69014.93万元税收、首创“政府购买服务”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近年来,广州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人才工作亮点纷呈。
立足“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广州人才工作将继续发挥“揽才”优势,围绕广州重点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为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平台建设
南沙粤港澳
人才合作示范区
目前广州——
建成科技孵化器87家
在孵企业达5900家
累计引进创办企业的留学人员超1100人
为全力支持“千人计划”南方创业服务中心发展,广州开展“海创汇·千人计划”创业特训班等品牌项目,2015年服务“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约500人次、创业企业近60家,初步形成与党政人才工作部门互补对接的创新创业载体。
在推动南沙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方面,《广州南沙新区条例》设立人才工作专章,出台《广州南沙新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集聚高端领军人才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暂行办法》,建成“智慧城市”等20个科技创业平台和产学研基地,实现港澳律师事务所可派驻港澳律师在南沙新区执业。
广州开发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正加快建设,吸引30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在区内创新创业。
广州高端人才数量
(截至2016年2月)
两院院士35人
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172人
“万人计划”入选者42人
“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45个 集聚效应
每年10万人次
境外专家在穗工作
截至2014年底,广州大专以上教育的人才总量约288万,研究生学历以上人才资源总量约17万,党政人才资源总量7.62万(本科以上学历占总量75.7%;研究生以上学历占9.5%),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总量140.9万,技能人才资源总量212.2万(其中高技能人才64.2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为30.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经济效益
市管专家资助期内创造
约69014.93万元税收
市管专家在资助期内——
专利申请总量2081项
专利授权总量1487项
实用专利申请342项
外观专利申请109项
近年来积极推动广州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以及省“珠江人才计划”等中央和省的重大人才工程,同时根据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组织实施了一批市重点人才工程。构建高层次人才集聚体系后,这些高层次人才在资助期内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认定的市管专家在资助期内,累计发表论文1997篇,出版专著151本。承担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达1040项,主持项目经费额总计1355723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达246项。创办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约217798.49万元,解决了7060人的就业问题,累计实现营业收入总额约为813838.01万元,扣除各项成本后的累计净利润总额约120009.56万元,累计为广州创造了约69014.93万元的税收收入。
组织实施“百人计划”、“菁英计划”留学项目、博士后培养项目、“121”人才梯队工程等人才项目,也为广州科学发展培养引进支持了一批高端人才。
留住人才
首创“政府购买服务”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
以服务留才为理念,广州研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联络和支持。统筹全市教育、公安、住房保障、卫生、交通等部门资源,为高层次人才落实好入户、住房补贴、子女入学、购房、购车指标申请等待遇。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推动人才引进入户和人力资源服务许可事权下放,研究解决了异地人才引进的社保结转问题。并在全国首创“政府购买服务”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新模式。
政策完善
初步形成全市
人才规划体系
广州构建了完备的人才规划体系。制定出台了《广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完成全市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6支人才队伍的专项规划编制,推动各区(县级市)、市属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启动人才强区、强校、强院等规划编制工作,初步形成了全市人才规划体系。广州还出台了一批人才政策。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广州市鼓励留学人员来穗工作规定》等政策文件。(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何道岚)
【来源: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