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不代表广东”吁求协调发展提速
2016-1-27 来源:南方网
“为什么穷的地方还要藏着掖着?”昨天下午,政协第十一届广东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分组讨论上,第二十三组多个委员就粤东西北经济发展薄弱、需要引起重视问题热议,指出“深圳和广州并不代表整个广东省的经济”。这一话题引起多名委员共同热议。(1月26日《南方都市报》)
广东经济不等于广州、深圳的“双城经济”,但占广东经济总量重头的的确是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带。委员的上述观点倒不是“打压”广州与深圳,而是为粤东西北地区发展落后“抱不平”,其背后实则是对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速的吁求。
事实上,经济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个普遍现象,但普遍不代表合理。就全国范围来看,东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与此同时“西部沦陷”和“中部陷落”却长时间存在,以至于国家出台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往小里说,这种不平衡在珠三角经济重镇同样存在,比如在东莞,不乏一些社区有几亿的资产,但另外一些社区却负债累累,资不抵债,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破题,唯有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其实,广东很早已经发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试问,一张桌子有三条“短腿”又怎么可能稳固?于是,2013年,振兴粤东西北计划顺势推出,打造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第三代经济园区,加快快速交通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了三张“王牌”,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经济新载体,再到城镇化建设,动员珠三角城市结对帮扶,加上财政转移支付,意在让粤东西北旧貌换新颜,早日中兴。
客观而言,这些举措思路清晰,“再造一个广东”的雄心亦有了安放之地,但与此同时,却也要注意这些措施的负向外部性。以快速交通路网建设为例,与粤东西北更好地接受珠三角经济带的辐射不同,一种相反的可能是:粤东西北的资源和人才反而因物流、路网的高效流向了珠三角,对这种可能,有关方面是否有过预判并未雨绸缪地采取过一些对策与措施?
回到上述案例,“领导一来就安排视察珠三角、看好的成绩”可以视为地利的一种表现:珠三角非但有省会广州,更有高效的立体交通配套;但与此之外,是不是也有“人”的因素?是真的藏着掖着吗?众所周知,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因此,振兴粤东西北地区,更应该从骨子里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思维,敢于直面问题,摸清底数,并对症施策。惟其如此,振兴粤东西北才不至于只是纸上蓝图。(来源:南方网 作者:胡一刀)
http://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