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热点资讯 > 广东要闻 > 全国外贸百强城市 东莞再夺第四
全国外贸百强城市 东莞再夺第四

2015-9-7 来源:南方日报

  日前,在国家海关总署官方杂志发布的“2014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名单中,东莞市以76.9分位列榜单第四名。十强城市中,东莞次于深圳、上海和苏州,先于珠海、北京、厦门、广州、宁波。

  黄埔海关表示,自2008年榜单建立以来,东莞6次排名全国第4位,仅有2009年列第5位。

  中国外贸百强城市评选由海关总署统计部门完成,评选标准包括水平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效益竞争力、发展竞争力和潜力竞争力五大分项共25个指标、计算得出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外贸综合竞争力分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在今年的排名中,东莞外贸总值规模大,发展后劲足成为提升东莞排名的主要因素。

  多位专家和外贸企业人士认为,近年来东莞转型升级成效有目共睹,但空间也依然很大。东莞应当借助产品更新换代、新兴市场开拓、贸易方式创新等路径,重构自己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品牌”。

  1、外贸水平竞争力排名第五

  在“水平竞争力”分项中,东莞排名第五,该分项包含6个指标,分别是:外贸总值在全国的比重、企业平均进出口规模、人均进出口额、外贸依存度、变差优势、外贸平衡度。

  海关总署表示,衡量城市外贸水平不等同于单纯的规模比拼,需要从企业平均实力、相对发展速度、进出平衡度、经济外向度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评价。

  东莞在“外贸总值在全国的比重”、“人均进出口额”分别排名第五、第三。在“外贸依存度”上,东莞连续两年排名第三,但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参评城市指标平均值自2012年开始呈全面下降趋势。海关总署对此表示肯定,这说明外贸强市的经济增长正逐步从靠外需拉动向内需驱动转变。

  不过,由于中小企业众多和内地城市出口突飞猛进,东莞在另外三项指标上表现不佳。

  2、东莞依然受外商青睐

  海关总署认为,“发展竞争力”排名是东莞排名靠前的重要因素,“东莞引进的重大项目逐渐释放产能,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荣登榜首位置”。

  “发展竞争力”四指标中,东莞“外商投资设备人均进口额”排名第一。该指标用来衡量各城市吸引外商投资转移的能力,一定程度反映了外资引进水平。这是榜单发布以来,东莞首次排名第一。而“人均实际利用外资额”东莞排名第二。

  海关总署分析,当前,我国制造业正面临产能过剩、结构调整的压力,外商对我国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有所降温。2014年,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下降12.3%,外商投资设备进口560.7亿元,下降8.1%。在总体下降的情况下,外商投资设备更趋向选择沿海外贸传统强市和有特色产业的内陆城市。而东莞依然受外商投资青睐,制造业吸金热度不减。数据显示,东莞的外商投资设备进口额实现成倍增长,表现瞩目。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室主任沈桂龙认为,中国在低端产品出口方面处于全球最领先位置。境外投资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以东莞为代表的国内大量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综保区、保税港区,集中了大批“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型产业,这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强有力支撑,是对外出口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优进优出”开放格局呼之欲出

  海关总署认为,当前,单纯追求规模的高位突破已困难重重,从对规模和增速的关注转向对质量和效益的追求势在必行,“优进优出”的开放型新格局呼之欲出。

  在“效益竞争力”分项中,东莞总体排名处于第20位。但其中“一般贸易出口产品高度化”指标靠前,东莞居第5位,这一指标用于表现一般贸易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而2008年,东莞指标仅排在第29位。“出口收益率”指标东莞从2008年的18名上升到11名。

  海关总署分析,包含东莞在内的外贸强市内资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加工贸易产业链也在延伸。“加工贸易增值率”中东莞排名较2013年提升3位,排名185位。

  不过,在“结构竞争力”中,东莞未进入30强,广东省仅广州市进入前30名,排名第16。这一分项中包含“全产品出口高度化”、“市场多元化”、“产品多元化”三个指标,评估城市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高低、出口产品和市场的分布均衡性等。

  海关总署表示,“全产品出口高度化指数”代表着一个城市所有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有所提升,以微弱优势领先于长三角。

  但是,在市场多元化方面,珠三角城市的出口市场和数量较为集中,主要为香港、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一旦遭遇全球型贸易波动,这些城市对市场变化抵御力差的弱点将会暴露。因此还要继续开拓东盟、非洲、拉美、东欧等重点市场和新兴市场。

  在产品多元化上,长三角出口品种愈加丰富,而珠三角仍以传统优势产品为主,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仍然较大,而进口大都是生产电子信息产品所需核心零部件和基础原料产品。相比之下,长三角初级产品出口规模极小,已经形成了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导的出口格局。

  因此,珠三角在产业高度超越长三角的同时,仍然难掩多元化指标的劣势。



【来源: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