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热点资讯 > 广东要闻 > 调查说住在广州有安全感 你觉得呢?
调查说住在广州有安全感 你觉得呢?

2015-8-12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昨日发布“2015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其中《广州市社会治安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报告指出,广州刑事治安警情平均每天1000件左右,年均35万~40万件,近年来处于平稳状态。对于广州的社会环境状况,广州市民总体感觉“较安全”。但报告同时指出,与其他城市相比,广州刑事治安警情仍较高,特别是流动人口犯罪问题严峻。

  广州“两抢”警情大幅下降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的发布“2015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中《广州市社会治安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广州的治安形势一直处于平稳状态,“两抢”警情大幅下降。2010年亚运后,广州市刑事治安警情平均每天1000件左右,年均35万~40万件。自2006年开始,治安案件查处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12年时更达到98%。根据广州市政法委和广州市公安局委托中山大学所做的追踪调查,广州市民对于社会环境的总体感觉是“较安全”。从数据看,广州市民“感觉安全”的受访者比例一直维持在90%以上。

  流动人口犯罪 占全市犯罪86%

  课题组认为,虽然群众的安全感较强,但以数字看刑事治安警情平均每天达到1000件仍较高。分析指出,影响广州市治安形势的最主要因素仍是“人口因素”。

  根据来自广州市公安局2014的初步估算结果,广州市外来人员总数在837万人左右,与户籍人口数量不相上下。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是我国所有“超大城市”都在面临的问题。目前,流动人口犯罪比例已经占到了全国各地犯罪总数的70%以上。而在广州,据相关部门统计,流动人员犯罪约占广州全市犯罪总量的86%,集中于暴力型和侵财型犯罪。在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绑架等犯罪中,流动人员占85.88%;在盗窃、抢劫、抢夺等犯罪中,流动人员占80.7%。

  流动人口聚居区域也成为违法犯罪高发地区。广州流动人员集中居住在白云、番禺、天河、海珠等区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农村地区。其中,居住10万名流动人员以上的街(镇)共16个,5万~10万人的街(镇)共31个。在这些区域,制假售假、无照经营、抢劫、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高发。“群居关系与贫穷结合在一起,容易诱发违法犯罪行为。”

  分析还认为,广州的低端制造业比重较高,比如服装加工,箱包制造等,这种产业结构也决定了对低端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外来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也导致了社会治安问题的出现。

  “超大城市”治安问题现新趋势

  建议应针对重点人群分类稳控

  课题组指出,综合对比我国其他超大城市,可以发现这些城市的社会治安发展出现以下趋势:首先是违法犯罪案件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增幅得到控制。北京、上海、广州都是同样的情况。

  其次是突发性群体事件突出,而诱发这类事件的直接原因包括征地拆迁、城管执法、其他行政执法等。参与事件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当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们容易形成共同的维权行为,多数演变成打砸等违法事件。

  再次是极端事件增多。由于感情、就业、生活等方面因素,一些思想极端的个人会铤而走险。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新型犯罪也出现了。全国网络违法犯罪明显增多,比如2013年第一季度,上海受理的网络违法犯罪案件同比增幅达64.7%。信用卡消费诈骗、金融诈骗等也陆续增多。

  课题组建议,针对以上新问题,广州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针对重点人群分类稳控。“鉴于广州每年抓获的违法犯罪人员中80%以上为流动人员,其中80%以上又居住在出租屋的特点,应该加强全市来穗人员和出租屋(423.82万套)的管理。”同时,广州作为国家三大互联网出口之一,新兴媒体发达,也应重点开展网上警务室建设,完善网上信息监控和有害信息控制工作机制。(记者罗桦琳 通讯员丁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