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热点资讯 > 广东要闻 > 喜:广州“友城”36个 位居全国第三 忧:交流经费不足 民间参与力量有限
喜:广州“友城”36个 位居全国第三 忧:交流经费不足 民间参与力量有限

2015-8-7 来源:新快报

  市政协发布《广州国际友城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广州在国际上有多少“友城”你知道吗?广州该如何利用“友城”资源促进国际化发展?昨天上午,广州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就此召开专题座谈会。新快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虽然广州的“友城”资源丰富,但宏观性数据不足,一直没有明晰的友城工作发展规划,对广大市民来说也有些“高大上”,民间参与力量有限。

  现状 广州拥有36个“友城” 位居全国第三

  据新快报记者了解,今年广州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李三建等对外友好界委员提出了“充分利用国际友好城市资源,促进广州国际化全面发展”的提案,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该提案被列为市政协重点督办提案,由陈建华市长负责牵头督办。今年5月上旬至6月中旬,在市政协陈明德副主席的带领下,部分委员围绕该提案展开深入调研,并于日前形成了《广州国际友城工作专题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广州市外事办主任刘保春在昨天的座谈会上介绍,根据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广州市与世界六大洲33个国家的36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与25个城市建立国际友好合作交流城市关系。广州市“友城”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市属10区与42个城市48个城区结成了友好城区。此外,还成功建立广州-奥克兰-洛杉矶三城经济联盟,举办“一奖两会”,创立“广州奖”。

  问题 对“友城”资源缺乏系统性梳理

  然而在成绩背后,广州友城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报告》中指出,广州友城工作缺乏战略高度的规划引导,友城工作基本处于各部门各自为政,各施各法状态,友城交流资源未能形成合力,打不出组合拳。

  其次,对缔结的广州国际友城资源情况不明,底数不清。委员们在调研中走访了众多部门,期望拿到广州市“友城”在穗投资占外资投资额比例,友城产业优势一览表等宏观性数据资料,但无一部门对友城资源进行过系统性梳理。

  《报告》还指出,当前广州国际友城交流主体始终以政府为主,半官方、社会团体、民间力量参与有限,交流范畴多限于外交、文教、经贸等传统领域,对民众来说“高大上”,难以参与。

  建议 学习深圳 统筹经费吸纳社会资金

  另外,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资金缺乏也是各部门、各区反映的一个普遍问题,市外办年度经费中国际友城交流经费有限,市直单位和部门及各区政府都没有专项友城交流合作资金预算,许多交流项目难以付诸实施或持续发展。(记者 董芳 通讯员 穗协宣)

  刘保春建议广州借鉴深圳的做法,“全市资源统筹起来,整个一篮子经费由市财委统筹。各个部门不考虑钱的问题,只考虑工作任务的需要,制定计划后统一上报外事办,待审核之后才给经费”。

  此外,作为对政府经费的补充,深圳市在今年初还成立了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华为、万科等大企业作为民间资本注入”,刘保春认为,广州也应该借鉴这一做法,将社会资本吸纳进来,促进广州国际化发展。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