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路人甲感动广州城
2015-7-23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广州人低调、务实”,“广州人给人感觉就是很舒服、待人宽容”,“广州人啊什么都敢吃”……有人说广州人很热情,也有人说广州人戒心比较重,一千个市民眼中或许有一千个对广州人的印象。
如今,天南地北的人一同生活在广州这座城市,同处一个“朋友圈”,你眼中的广州人印象是否也发生了改变呢?为此,凯迪网围绕“市民眼中的广州人”主题,对6669名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调查最能体现广州人精神内涵的词语投票中,“商业”、“开放”和“诚信”成为最受认可的三个词语。
“广州人”印象:低调、务实、宽容
市民眼中的“广州人”是怎样的?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6669份,其中男女比例分别为49.3%和50 .7%,其中超半数(54%)的人为大学本科学历,80后和90后群体占到调查总体的85%。
调查结果显示,在人际关往中,有36.6%的受访者的朋友圈中有1-5个广州本地人;涉及到跟广州人打交道难度的调查,只有10%左右的受访者认为难度较高,超半数(58.9%)的人都认为跟广州人打交道没什么难度;在最能体现广州人精神内涵的词语投票中,“商业”、“开放”和“诚信”成为最受认可的三个词语。
在外来媳妇Joy看来,广州人很务实。如饮食方面,更看重的是味道而不是环境,不追求高级餐厅,更钟爱大排档、茶餐厅。知名媒体人马志海也赞赏广州人的“剩食打包文化”,一些外地人对此不太理解,感觉有些寒酸,但广州人认为付了钱的属于自己的食物要打包,也避免了浪费。
在马志海的印象中,在餐桌上,广州人凑到一起总是自然讲起粤语,但只要发现同桌有外地朋友,会立即转换频道,用蹩脚普通话跟你交流,这让人感到很温暖。
1988年出生的湖北妹子Joy,五年前来到广州并嫁给了一位地道的“东山少爷”,这位外来媳妇也渐渐被广州人同化了。在Joy的湖北老家,家乡人好面子,即便领着两三千块的工资,也要拎名牌包,去高档场所消费,一晚唱K就花去几千元,一件衣服上千元。而她刚认识先生时,先生穿着很休闲,带她出入大排档、茶餐厅,“当时还以为他经济条件不好,后来结婚才发现家庭条件很好,一点不喜欢张扬。”婚后她受先生影响,也喜欢广州小而精的美食,爱上大排档、茶餐厅。
马志海看来,广州人不喜欢争,脾气温和。在有的地方,哥们聚一起,吃完饭谁埋单,非得争十几个来回,很好面子。而广州人一起吃饭,在谁埋单这问题上,最多也就争三个回合。
美国人简朴森,谈起他喜欢广州的理由,他说,广州包容、开放、时尚、热闹;还有市民素质好。“我周围的同事和朋友90%以上都是广州人,我周围的广州人在各方面都是我所能接受的,有些甚至是我要学习的,他们跟我国外的同事和朋友并没有什么两样,聪明、勤奋、幽默也有爱心。”他还说,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是充满竞争同时又充满开放和包容的地方,任何个人和社团都是以自己对社会的参与活力而赢得尊重和话语权。这一点广州有近似的地方,因此,他加入中国籍并最终选择在广州工作和生活。
“新客家人”古先生来广州生活多年,在他曾居住过的一些县市中,他比较喜欢广州。在这里逛菜市场,卖肉的老广们按照做生意的老传统,轻声细声地询问是炒或是煲汤,生意不忙时,还愿意为顾客把肉切好。“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从不区别对待。”
为“广州好人”点赞
曾经有声音评价广州人“冷漠”,事实上并不中肯。在这座城市,涌现出很多“广州好人”。
从1994年起,广州市先后评选出三届“羊城公德公益百星”;自2008年起,广州市常年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每两年一届评选表彰市一级道德模范。截至2015年6月,钟南山、赵广军、郑益龙等3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称号,138人被评为“中国好人”,7人获得省道德模范称号,42人被评为“广东好人”,375人获得市道德模范称号,695人被评为“广州好人”。
还记得托举哥周冲吗?2012年,天河区一女孩失足悬空被卡在防盗窗,“黄衣青年”周冲与其他群众合力安全营救小孩,悄悄离场;又或是与歹徒搏斗的平民英雄邹良;帮助痴呆阿婆回家的士多老板等等。这些最美街坊让羊城充满暖意。
今年4月,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启动,分别以“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五类进行评选。广州推荐的候选人中,有救治七千癌症患者的“抗癌院长”徐克成、发起大爱救心的最美医生张卫达、与公安民警并肩作战倒在血泊中的开锁匠谭飞龙、四十年如一日照顾伤残海战英雄麦贤得的好妻子李玉枝。这些广州好人的善举,也是这座城市精神的体现,值得为之点赞。
有观点认为“好人”太高大上,距离自己太远。对此,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文所所长曾德雄则表示,评选和推广道德模范、典型是我国一直以来的做法,但在社会转型期中道德的内涵和评判标准也在发生变化,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模范、典型的宣传作用确实是有限的。同时,他也认同,好人好事仍能影响身边人,人们总是愿意跟好人在一起,身边多个好人总是好事。
“好人”也需要帮助
“好人”也有需要帮助的时候。调查显示,对于见义勇为的行为是否应奖励,72.4%的受访者表示赞成,13.4%的人持中立态度,而不赞成的只占到14.2%。
事实上,“好人有好报”的氛围已在广州逐渐形成。近年来,《广州市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实施办法》等规定陆续出台,拨出专门资金对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给予鼓励,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进行慰问和帮扶。同时,还开展“为好人圆梦”、免费体检、赠送挂绿荔枝等关爱活动,协助解决道德模范就业问题。
身边好人如何能够影响带动更多人?对于“好人有好报”激励机制的建立,曾德雄认为,从个体而言,过分强调“有好报”可能带有一定功利色彩;但从社会整体而言,“好人有好报”的保障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不是由政府来充当激励主体,而应该由社会组织来承担更多。”
声音——名嘴马志海:广州人做好事不爱秀
马志海 知名媒体人,定居广州20多年,从事过记者编辑,新闻脱口秀节目《马后炮》主持人。
头顶长发,张口标准普通话的他,居然成了广州最受欢迎的新闻主播之一,人称“师奶杀手”。马志海认为,这就是城市包容的例证。从安徽到广州19年,马志海已能说一口较为流利的粤语,广州街坊喜欢叫他“马生”、“老马”,让他觉得颇为亲切。
“老马”眼中的广州人又是如何的?
说起广州人文明素质这些年来的变化,马志海认为变化不大,变化不大并不是贬义词,而是广州人文明素质底子本来就很扎实。
“改革初期,广州人自觉排队坐公交车,全国都有报道,”马志海说,在一些中心城区的商业地带,广州人的文明素质尤为明显,有很多次,明明是自己撞到对方,对方第一反应就是回头说一声“唔好意思”。可以说广州人的文明素养是领先的。
在北方,朋友之间会关心你私事,而广州人不太关心他人私事,保持一种舒适的距离感。
以前常有人评价广州人冷漠。广州人冷漠吗?非也,马志海认为广州人是实在,好事喜欢做,不爱到处说,不喜作秀。包括在助人方面,为人让座都是最基础的,遇残疾人出行不便,顺便帮一把,帮完就悄悄离开,不能帮忙的也会说声“唔好意思”。
而相比于过去,马志海感到新广州人心态发生了变化,有某种情绪,变得紧绷起来,没有以前淡定。随着越来越多外来人口涌进广州,资源配置发生了变化,老百姓日子过得辛苦,又哪有闲情高谈文明,生活有了保障,才能谈精神层面。
马志海希望政府部门可以听听市民心声,市民心目中的文明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不是自上而下去宣传该怎么文明,毕竟高手在民间。
对话——“抗癌院长”徐克成:做好人先得有诚信
“抗癌院长”徐克成。
徐克成 广东省广州复大肿瘤医院院长。2001年,徐克成以61岁高龄创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并带领医院集体参与公益事业。截至2014年5月,医院先后为400名贫困患者提供医疗救助,资助和减免费用约600万元,公益性捐款约1600万元。医院还成立了救助基金,帮助身患重病而家庭困难的病人和社区孤寡老人。
南都:你认为评选好人的标准是什么?
徐克成:评选好人的标准,诚信最重要,当知道我是道德模范候选人后,很多公司打电话来问我要不要刷票,我全部拒绝了。你做好事是发自内心,不是要出名。
南都:当选广州好人对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和影响?
徐克成:压力更大了,当选了好人就有责任,得为社会做点事情,不过我喜欢忙,所以我成立了“徐克成关爱健康工作室”,希望自己的行动能鼓励更多人加入善行。
南都:自己身患癌症,仍然坚持救治他人,您的动力是什么?
徐克成:1970年,我母亲因为肝癌去世,我作为医生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却无能无力。我自己是个癌症病人,希望做多点事,死得其所。看到病人救治成功,生命得以延续,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托举哥”周冲:在自己能力内做好事
周冲 1989年出生,湖北省孝感人。2012年6月3日,广州天河区东圃怡东苑3岁女童琪琪失足悬挂4楼阳台,周冲徒手爬上3楼防盗窗,将女童托举达十余分钟,直至其获救。因为这次义举,周冲也被称为“托举哥”。周冲后来成为黄埔港一名电焊工人。2013年他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南都:当选道德模范后,你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
周冲:最大变化是有社会责任感,或者说有种“好人压力”。平时坐公交、地铁,本能是看车厢有没有长者,老弱病残有没有位置坐,就算有空位子也不习惯坐。另外,参与了很多公益活动,道德模范就要起到表率作用。
南都:你认为自己当选“好人”,被更多人关注后,能够带动和影响身边人吗?
周冲:我参与公益组织后,我堂哥、妻子、同事都受感染参加了公益行动,一对同事夫妇也定期参与送温暖活动。
南都:你对见义勇为怎么看?如何鼓励普通人做好事?
周冲:评选道德模范中“见义勇为”,有90%都因救人而牺牲了。呼吁没有能力保障自己的情况下,不要盲目救援。要鼓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好事。假设你每月只有2000元收入,超过一半收入都拿去献爱心,自己生活得不到保障,个人就不推崇。
南都:有人提出设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人做善举,你有什么建议吗?
周冲:道德模范、好人的激励机制奖金激励是有必要的。现在做公益行动想要申请资金,审批手续比较复杂,建议政府可以设一些项目公益资金,简化申请流程,激励好人做好事。同时,还可以有更多其他激励机制,如入户绿色通道,或体检优惠等。
我自己是个癌症病人,希望做多点事,死得其所。看到病人救治成功,生命得以延续,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徐克成
评选道德模范中“见义勇为”,有90%都因救人而牺牲了。呼吁没有能力保障自己的情况下,不要盲目救援。要鼓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好事。—— 周冲(记者 李春花 刘其劲)
【来源: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