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热点资讯 > 广东要闻 > 粤东西北12市 振兴发展哪家强?
粤东西北12市 振兴发展哪家强?

2015-7-21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隔一年再次出席‘振兴指数’发布会,听了以后很高兴,要为‘ 振兴指数’蓝皮书和‘ 跨粤’竖三个‘ 大拇指’。”昨日上午,《2014年度粤东西北“振兴指数”蓝皮书》发布仪式在广州举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在发布仪式上表示,“振兴指数”蓝皮书和南都“跨粤”微信公众号一年来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提供了很好的舆论支撑,传播了振兴发展的正能量。

  今年首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公众“信心指数”

  由南方都市报主导完成,融合民间智库、学术机构智慧的第三方评估报告———粤东西北“振兴指数”蓝皮书已连续两年发布。今年的《蓝皮书》设置了“经济发展振兴赶超”、“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交通基础设施提速升级”四大分报告,并首次推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信心指数”调查。(详见南都A1叠今日推出的8个版特刊)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莫高义表示,当前,广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冲刺阶段,粤东西北能否振兴,事关广东能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工作目标。作为以南方日报为龙头的党报集团,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舆论支持,当好这个重大战略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是我们一以贯之、义不容辞的政治使命和工作职责。

  粤东西北振兴指数蓝皮书也是南方报业使用“1+X”采编策划联动机制,助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提升集团服务大局能力的创新之举。今年的蓝皮书,更加注重运用学术方法特别是大数据分析,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独立观察的指标体系为粤东西北12地市提供发展“参照系”,以期激发区域竞合的活力,营造浓厚的振兴发展氛围。

  微信公众号“跨粤”是由南方都市报打造,持续关注粤东西北振兴进程的新媒体平台。涵盖24项方方面面的指标,兼顾存量与增量计算的“振兴指数”系列榜单,可能是关于粤东西北12地市振兴成效大PK的一份最全的非官方报告。《蓝皮书》的详细内容,也将在“跨粤”上以图文解读的形式发布,详尽剖析粤东西北各地市发展的“长短板”。

  “要为蓝皮书和‘跨粤’竖三个‘大拇指’”

  “第一,‘振兴指数’蓝皮书以及‘跨粤’一年来的发布,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提供了舆论支撑。”徐少华说,“要为蓝皮书和‘跨粤’竖三个‘大拇指’”。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在为振兴发展的决策做出部署时,强调用结果说话,不断解决广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新闻媒体特别是作为党委机关报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此鼓与呼,提供正能量,体现了新闻人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第二,蓝皮书为官方的评估考核提供客观的参考,可以相互印证,也可以有所差别。徐少华说,各个地方发展环境、历史积淀不同,但振兴发展的任务是一样的,还是要照顾各地的具体情况。媒体从新闻的视野、以学术研究的方式来看待决策部署的落实,也能提供很好的印证。

  例如此次发布的“信心指数”中,公众对粤东西北“生态和环境保护”表现出担心,也给政府提出警醒。“我们就是要对环境质量、生态保护保持高度戒备,粤东西北产业布局再也不能走发达地区曾经走过的老路”。

  第三,蓝皮书为政府职能创新提供了问题导向。徐少华说,此次蓝皮书中总的评估报告,几个分报告和信心指数的发布,试图从海量的数据里面找结论,以及解决问题的入口。这为信息时代政府职能创新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办法。

  “振兴指数”今年要逐步考虑做好县区的“文章”

  对于南都“振兴指数”和“跨粤”微信公众号的进一步完善,徐少华指出,要更好地整合资源,深入粤东西北县区,挖掘基层有价值的新闻,服务更多关注、关心粤东西北发展的读者。

  “我在微信上关注了三个南方报业的公众号,有南方都市报、自贸区观察和跨粤”,徐少华笑道,微信推送的内容要增强可读性,逐步去掉“八股”色彩。

  徐少华说,目前“振兴指数”的编制还集中在市一级,今年要逐步考虑做好县区的“文章”,因为基层才是鲜活素材的源头,一个地方能不能振兴发展,还是要靠县一级的努力。希望下一步“振兴指数”要编制县一级的报告,关注基层振兴发展的经验和成果。

  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爱军,省经信委副主任何荣,省统计局副局长朱遂文;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南都报系总裁曹轲,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南方新闻网总编辑胡键,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集团办公室主任段功伟以及来自学术机构,各地市的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发布仪式。

  权威声音——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电子商务能做到的,电子政务也应做到

  “不是说建了政府网站就叫电子政府,也不是说无纸化办公就叫电子政府”,昨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谈到,打造“电子政府”也要注重应用海量数据。

  他表示,电子政府是全天候、全地域、全方位的服务模式,是政府职能的革命性转变与创新。全天候,就是必须24小时能在网上办事大厅上提交资料,受理业务,就像电子商务一样,随时提供服务。全地域,就是群众不需要为办事跑断腿,在任何地方登录电子政务就能办事。全方位,就是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变罚款制裁式的管理方式为主动告知式的服务方式,为群众、企业无微不至的服务。“电子商务能够做到的,电子政务也应该能做到。”

  徐少华指出,媒体转型强调“粉丝口味”,向不同人群推送定制式新闻,政府网上办事大厅也一样,要注重“公众口味”,页面要简化,要干净利索,要根据点击率排名来设置办事栏目,一目了然。“比如,群众在网上办事大厅点击身份证业务最多,那么身份证业务就应该放在办事栏目的第一位,方便群众快速找到办事入口。”

  专家观点——“粤东西北发展,关键在于‘不换频道’”

  “振兴粤东西北的关键在于不换频道、心无旁骛”,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说,南方报业秉着一种超然、公正、科学、客观的态度,连续两年发布“振兴指数”蓝皮书,找亮点、出经验、找瓶颈、出对策,为政府评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正是一种“不换频道”的表现。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英也表示,蓝皮书比较系统、客观、全面地评价了粤东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效,能够反映粤东西北地区工作的实情以及具体动态,为省里相关考核发挥参考作用。

  地市反响——“《蓝皮书》增强发展信心,也指出振兴‘短板’”

  昨日,不少来自地市的官员代表也参加了“振兴指数”发布仪式。揭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澄民表示,揭阳在主导产业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上表现都不错,但在环保方面还有待加强。目前揭阳正在开展小流域治理,下一步尤其是要做好中德工业园、纺织生态园等重点污染源的源头治理。

  “茂名总体表现不错,但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排名靠后。我们压力也很大,但从今年开始就会有很大改变。克服这一‘短板’,茂名信心很足!”茂名市副市长吴刚强表示,茂名正全力以赴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茂高速年底即将通车,茂名市高速公路的里程将从80公里上升到200公里,深茂铁路、汕湛高速未来几年也即将贯通,云浮至茂名的高速明年即将开工。

  汕头市副市长徐凯表示,《蓝皮书》的评价体系和研究结果为粤东西北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汕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全国第三大港,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反而“失落”了,加上铁路、公路建设跟不上,慢慢给人“省尾国角”的感觉。虽然在“交通基础设施提速升级指数”榜单中名列第一,但也要意识到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努力扩大辐射腹地,推进十万吨级码头建设,复兴汕头港。

  “这份报告的科学性、客观性比较强,增加了我们的发展信心”,阳江市副市长李孟志认为,《蓝皮书》对阳江市去年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也指出了目前发展的短板。阳江市目前发展最大的“短板”是交通,李孟志表示,深茂高铁开通后,阳江将融入广州1小时经济圈,此外途经阳江的湛汕高速和云阳高速也在建设中。(记者 黄怡)



【来源: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