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措施释放改革红利之四:农民工高龄化趋势有所加快 转发展方式正当其时
2015-7-16 来源:人民日报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目前我国农民工规模比较大,总量达到2.74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超过1/5。近年来,我国农民工从总量到结构、到收入,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其中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农民工高龄化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监测,现在农民工的外出总量增速有所回落,跟以往相比增长速度由原来两位数回落到一位数。今年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436万人,同比增长18万人,同比增幅为0.1%。盛来运说:“这是近期的一个低点。按照通俗的话来说,现在农村中的年轻劳动力该出来的都出来了。”
从结构来说,农民工高龄化趋势有所加快。2010年,农民工平均年龄是35.5岁,2014年平均年龄是38.3岁,平均每年提升0.6个百分点,50岁以上的农民工数量和比重都在加快提升。
为什么会出现农民工高龄化的趋势?盛来运分析到,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跟国家大的发展背景有关。多年来,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目前城镇化每年平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促进更多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从农村转向城市,首先转移的是年轻劳动力,再就是中年劳动力,最后转移的是年纪大一些的劳动力。这肯定要对农民工群体年龄的提升产生影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跟人口结构代际转换有关系。目前,农民工有1/4以上的人是1962—1972年出生的。这个时间正好是生育高峰期,1965年以前出生的农民工基本都是50岁以上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人会更快成为高龄农民工。70年代以后出生率下降,年轻的劳动力递进的速度没有退出的速度快,这是结构上的一个变化,造成农民工高龄化的趋势。
盛来运分析到:“这两个因素实际是相关联的,需要高度重视。因为,农民工总量的变化以及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劳动力的供求,会影响劳动力成本。这也提示我们,要实现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型,原来靠人口数量扩张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要调结构、转方式,从追求人口的数量红利,向追求人口的质量红利转型,同时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朱剑红)
【来源: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www.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