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广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主管单位:广东省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关注我们
调查服务号
热点资讯
当前位置:热点资讯 > 广东要闻 > 定时定点垃圾分类 24个社区9个达标
定时定点垃圾分类 24个社区9个达标

2015-7-15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上周五,广州市连续第四年召开垃圾分类处理动员大会,俗称“7·10大会”。去年“7·10大会”后,广州逐步推广“定时定点”垃圾投放模式,并由各区上报“定时定点”首批实施社区名单。实操一年,“定时定点”落地效果如何?日前,南都记者使用“南都垃圾分类评价标准”对首批实施社区进行调研评价。结果显示,24个受访社区(小区)中,达标的共有9个,达标率为37 .5%。达标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居民分类准确率偏低。虽然45 .97%的受访居民称家中经常开展垃圾分类,社区(小区)中的分类投放设施也基本到位,但居民分类的准确率和参与度都亟待提高。

  A-总体情况:每5袋垃圾仅1.7袋准确投放

  “南都垃圾分类评价标准”共分四部分:宣传氛围、设施配备、投放效果和居民反馈,满分为100分,四部分分值占比为1:2:3:4。以60分为及格线,本次调研中“达标”的社区共有9个,分布在:番禺、萝岗、南沙、黄埔、天河、花都和海珠。

  分析24个社区的四部分得分,“设置配备”得分最高,24社区的平均分为14 .54分(满分20分)。去年“7·10大会”召开前夕,南都通过网络调查得出的民调结果显示:分类投放设施,并未跟上垃圾分类普及的脚步。今年的调研结果显示,设施配备在首批“定时定点”实施社区中,已不再是短板。

  同样属于“硬件设施”的范畴,“宣传氛围”的得分是四部分中最低的,24个社区的平均分为4 .17分(满分10分)。实地调研发现,部分小区内设置的宣传海报、定时或误时投放点指引等严重缺失,根本无法判断小区是否开展了“定时定点”。

  “投放效果”此项得分也不甚理想,尤其是四类垃圾的准确投放情况。调查发现,四类垃圾中,厨余垃圾的准确投放情况最好,有害垃圾的准确投放情况最差,可回收物混装在厨余、其他垃圾中的现象十分突出。

  “定时定点”推行之后,外界担心居民会将垃圾随手扔在楼道中。此次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居民能做到下楼丢垃圾,但有个别社区存在“楼下有桶,楼道也有桶”的现象。调查还发现,每5袋垃圾中只有约1 .71袋垃圾被准确投放。

  本次调查除了实地走访,还引入了民调的形式,共对211位居民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超七成受访者知晓社区(小区)正在开展垃圾分类,九成五受访者知道离家最近的垃圾桶。

  调查还设置了4道题目,测试受访者对四类垃圾的识别程度。其中,可回收物的识别准确率最高,88.63%的受访者能全部或部分分辨;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的识别准确率都有七成;其他垃圾的识别准确率最低,显示市民对其他垃圾并不了解。

  在“混收混运”方面,看见“混收混运”的与不知道是否存在“混收混运”的受访者基本持平,表示“不清楚”的在一半左右。

  B-走访:7社区未设有害垃圾桶

  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橱窗或张贴海报,是垃圾分类宣传发动环节的重要一环,尤其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居民区。南都记者走访发现,大部分社区(小区)都能做到设置垃圾分类海报。

  有社区楼道还没撤桶

  在花都区杏林社区,每一栋居民楼下都设置了固定投放点,桶点旁还竖立了分类指示牌,上面详细记载了投放时间、四类垃圾包含的内容等。

  不过,有的小区压根见不到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记者在从化区河东北社区调研时,发现部分楼道还没有撤桶,桶内还存放着未分类的生活垃圾。记者怀疑该社区是否开展了“定时定点”,待来到社区居委才发现,门口竖立着一块“定时定点”桶点分布牌。

  随后,记者按照牌子指引找到了几处桶点,但未发现其他的宣传设施。不少居民表示,自己并不清楚社区开展了垃圾分类,或自称有分类但无法答出分类的基本常识。

  根据有关指引,一个社区(小区)内应设置一个有害垃圾收集容器。此次调研发现,绝大部分社区均能按要求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但仍有7个社区(小区)在调研中未发现设置。

  未设置有害垃圾桶的7个社区(小区)是:新世界花园、秉正社区、冼家庄、邮政社区、华兴花园、丰庭花园、恒骏花园。不过,有的社区回应称,有害垃圾桶未设置在小区内,而设在了居委。

  虽然本次测评并未对环卫工人的收集容器进行评价,但南都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的环卫工使用的仍是旧式三轮车,车厢并未有明显区隔,收集垃圾时将厨余垃圾桶和有害垃圾桶的垃圾混在一起收走。有环卫工表示,虽然分了两个桶让居民投,但“桶内的垃圾基本没有分,我们混在一起收走再细分。”

  厨余混入其他垃圾桶

  测评要求,每个测评社区分别选5袋厨余、其他垃圾,对其分类准确情况打分。结果显示,厨余垃圾的分类准确率高于其他垃圾。不过,南都记者发现,其他垃圾桶的垃圾中混入了不少厨余垃圾。

  有城管官员坦言,广州目前实行的“源头粗分,二次精分”的分类原则,居民要做的是“干湿分开”;在此基础上,再将其他垃圾进行“二次精分”,分离出混杂其中的可回收物。如果居民分类将“干湿混合”,“二次精分”的成本将大大增加。

  记者还发现,在17个设置了有害垃圾桶的社区(小区)中,只有8个社区的有害垃圾桶内分类准确。

  C-个案:“夺冠”小区:日分厨余1000斤

  鸿禧华庭是番禺区首批“定时定点”推广小区,在本次调研中总分排第一。该小区按要求设置了定时、误时垃圾回收点,还进行住户垃圾分类评比,20幢楼盘每幢选出一名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优秀住户并发放奖品。

  在设施配置方面,小区不仅按要求设置了4类垃圾回收箱,还设置了废旧衣物回收箱的衣物专项回收装置,但仍可以在保安室旁边的有害垃圾回收箱里看见饭盒饮料瓶等异类垃圾。而且,分类准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居委负责人介绍,通过对居民的调查,他们发现居民对政府后期混收,影响了居民分类的热情。为此,街道安排兼职督导员在垃圾桶边进行督导检查、设立二次分拣间精细分拣,区城管局安排厨余垃圾专用车每天定时到小区门口收集分类好的厨余垃圾。

  据了解,小区餐厨垃圾由原来每天收集大约300斤,到现在二次分拣房每天分拣出大约1000斤。

  D-第三方观察:巴索风云:楼层撤桶要赞分类宣传不够

  “把楼道中的垃圾桶都撤了下来,这项工作有难度,这是过去一年的主要成绩,值得肯定。”谈到过去一年“定时定点”的成绩,广州市固废公咨委委员巴索风云称,“厨余垃圾相比其他几类垃圾分得好,说明部分地方的居民已经有了分类的意识,但大部分居民还未养成分类习惯,这是接下来努力的重点。”

  巴索风云认为,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这几年来,我们有一些社区做得不错,但我们并没有把这些经验告诉广大市民。其实,垃圾分类需要传递信心,我们是能做好的。”

  但对于过去几年的垃圾分类宣传,巴索风云认为做得还不够。“除了媒体宣传之外,垃圾分类更应该发动社会力量进入。例如,引入社会企业和N G O组织到社区去培训、动员居民。”

  “从2012年开始的此轮垃圾分类高潮,我很高兴地看到,广州垃圾分类更加注重市场化,正在打造多个利益闭环。”巴索风云举例称,越秀区正在开展的废玻璃回收试点,通过引入企业参与回收废玻璃,形成了居民-政府-企业都能得利的利益闭环,“希望今后引入更多企业参与垃圾分类,解决各类垃圾的去向,同时反哺居民前端分类。”

  E-评价体系:走访结合问卷调查

  “南都垃圾分类评价标准”,基于广州市城管委综合提升考评垃圾分类的明暗检评分标准。在保留官方评价体系中“设施配备”和“宣传发动”两方面的基础上,增加了关注居民实际投放效果和实际反馈的评价内容。

  在评价手段上,除了实地走访观察,还引入了居民问卷答题的内容。在评价社区(小区)的选择上,南都记者根据市城管委提供的“定时定点”首批实施名单,通过电脑随机选择的方式,确定每个区参与评价的两个社区,再由调研员实地走访评价。

  评价体系完成后,曾对全市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进行过调研的“宜居广州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对评价体系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予以特别鸣谢!

  评分细则——
  宣传氛围(10分)

  ●宣传渠道3分

  设有宣传橱窗,张贴宣传海报。

  ●信息告知6分

  其中:张贴固定投放时间的海报、标识3分;张贴定时投放点、误时投放点的海报、标识3分

  ●效果公告1分

  设有居民垃圾分类实操情况的统计信息公告。

  设施配备(20分)

  ●容器配置12分

  其中:配置至少1个有害垃圾收集容器4分;每1栋楼或100户居民附近设置1个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和1个厨余垃圾收集容器8分。

  ●容器维护4分

  分类容器外观干净整洁,无残缺,密闭性良好。

  ●容器设置4分

  分类收集容器的设置应与环境相适应,便于居民分类投放和工人分类收集,不得妨碍通行、影响消防。

  投放效果(30分)

  ●投放效果20分

  其中:厨余垃圾投放准确8分;其他垃圾投放准确8分;有害垃圾投放准确3分;可回收物投放准确1分。

  ●投放行为10分

  其中:楼道整洁,没有乱丢垃圾的现象4分;居民能准确投放垃圾,没有乱丢垃圾的现象6分。

  居民反馈(40分)

  ●知晓情况27分

  其中:知道小区正在开展垃圾分类4分;知道小区垃圾桶的摆放位置3分;能准确分辨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20分。

  ●实操情况5分

  ●收运情况8分

  统筹:南都记者 梅雪卿

  采写:南都记者 梅雪卿 钟丽婷 罗苑尹 李拉 李文 实习生 杨明鉴 王子雯 邓艳珊



GDSQZX.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