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两岸整治效果几何 广州河涌水质扒仔知
2015-6-17 来源:南方都市报
●藏龙水质差伤船体,老龙只能寄人篱下
●训练气味难闻,训练场地只能舍近求远
●扒龙往年扒完身体痒,甚至会染红眼病
进入端午时节,城内的大小河涌,因龙船激起了千层浪。有围观的群众表示,“激起的更像是墨水汁。”随着广州市内推行一河两岸整治,排污截流等工程实施,部分河涌已恢复到往日的水清两岸杨柳绿。不过,对于每年端午都要和河涌水亲密接触的扒仔们来说,家门口的河涌水,依旧不及从前好。甚至,很多青年龙舟队平时训练,都要山长水远跑到生物岛。队员们给出的解释是:“水干净点啊。”对于端午要扒龙舟的河涌,很多队员一脸嫌弃,“站在涌边已经闻到臭味了,更何况我们要在下面扒,可想而知那感受……”
天河猎德涌石牌段
老龙宁可寄人篱下也不愿藏进臭河涌
石牌村目前共有8条龙舟,均停放在海安路与海居路附近的涌边。今年端午过后,这些龙舟又将被送回黄埔的双岗村。村里老人说,十几年前村中土地被征,石牌村里的龙舟已经寄存在别的“老表村”。先是放在海珠的赤沙,后来又换到了黄埔的双岗村。
老龙要寄人篱下,村里龙舟老手潘浩深称也是无奈之举。“一来这边地方不够,二来石牌涌(注:猎德涌石牌段)的水脏得吓人,藏在这里龙船很容易出问题。”潘浩深介绍,以前的河涌水非常干净,甚至可以直接饮用,那个时候把龙舟埋在涌底肯定不会有问题。但后来河涌污染严重,对龙舟的木质、铁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村里也不愿意把船放在水质恶劣的河涌。“河涌水像墨汁这么黑,谁愿意下去藏龙起龙啊!”自从广州亚运河涌整治之后,潘浩深感觉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不是说水质有多好,但比以前好多了,起码现在能看到鱼。”
河底填石块龙舟易“受伤”
潘浩深认为,河涌水质变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重视。“有关部门不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从源头上冲水下来嘛,这样水质肯定会变好。”潘浩深说,这段时间市内龙舟活动最集中,河涌水质也是一年中比较好的时候。河涌整治工程改善了水质,但为石牌村龙舟活动带来了新问题。石牌村仅存的一段河涌,在亚运前整治时,河底淤泥被挖,填上了石块。“龙舟最怕刮底,几乎每年都有船被河底石头划破,修一次花费不少啊。”村里龙舟老手潘浩深说,去年棠下村一条新龙舟就“中招”了。
潘浩深告诉南都记者,亚运河涌整治后,石牌村这段河涌河床升高了起码一米。加上河面便桥的高度限制,一些兄弟村的龙舟来“趁景”时都有所顾虑,不敢往里扒。一些兄弟村的龙舟过不来,就直接把龙舟停泊在一边,上岸后走路送柬到龙船接待处“现在石牌招景没以前这么热闹了。”村民都盼着。
另外,丢弃在河床的垃圾太多,河涌水浅,在划船过程中难免会撞上龙船“凶器”,像被丢弃的烂铁,这些对坤甸木制造的龙舟都会有影响。“如果保养得好,在游船和竞技过程中不撞到什么东西,坤甸木龙舟可以用很长时间,80-100年都不成问题。”
标准龙训练只能舍近求远
在石牌村几条传统老龙旁边,还停着一条标准龙。这是石牌青年龙舟队一班年轻人集资购买用作日常训练的。不过,这条标准龙只是端午期间才会出现在这。平日,这条龙舟会跟着石牌青年龙舟队在生物岛附近水域训练,并寄存在那边别的龙船会的训练基地。
为何要山长水远跑到生物岛去训练?队员们的第一反应:“水干净点啊。”队员阿涛对身旁的河涌水一脸嫌弃,“你看站在涌边已经闻到臭味了,更何况我们要在下面扒,可想而知那感受……”南都记者现场走访发现,下午4点左右,河水流动得较快,不少废品垃圾顺流而下,伴随着垃圾的还有河涌的臭味。
石牌青年龙舟队自2013年成立以来,每周固定周二、周四为训练日。遇到备赛阶段,他们的训练频率更高,几乎每天都练。石牌青年龙舟队队长阿豪表示,如果河涌水质变好,他们愿意就近练船。“毕竟现在练船的地方离市中心比较远,大家基本上是上班一族,下班后赶过去其实也挺不方便,训练成本也增加了不少。”阿豪表示,不少热爱龙舟运动的后生村民有意加入船队但却难以兼顾时间,因此龙舟队目前招募新队员难度也大了。
荔湾芳村秀水涌
上游水闸一排污练习场地就得转移
位于荔湾区芳村的秀水涌周边,聚集了郭村、新基及山村等自然村落,其中上游位置与佛山地区的漖表连接。过去因为一河两岸整治及上游水闸的修建,一度导致河水污染严重。村里的老扒仔基叔(化名)表示,“自从修建了闸口后,上游一排污,不要说在河涌里划船的,坐在岸边的人都得跑快点,河水的臭味实在难忍。”
在秀水涌的分界点漖表水闸处,能明显看到河面漂浮着油污。两地差距相对明显,秀水涌广州段,两岸已建成景观步道,堤岸上已看不到明显的排污口。而在水闸另一边的佛山段,河道两侧紧挨着居民楼,各种小口径的排水口露在房屋下方,有些塑料排水管从楼房缝隙中蜿蜒伸至河边。
“并非每天都开闸排放,有时上游水位高了,一天排放两次,有时三四天才排放一次。”居民形容,每次排污时,“河水就会变成黑色的,气味难忍。”对于周边村里的龙船扒仔们而言,总要想个办法对付这个“永远摸不清何时排放的闸口”。
“有一次,我们扒到一半发现上游排出了污水,赶紧掉头往珠江主航道上走。”村里龙船扒仔之一袁先生介绍,每次上游排污,家门前的河道需要半个小时左右才恢复原貌。除了把练习场地转移到了珠江航道上,有时还会去到周边的村子里,和别人一起组队练习。“去周边的花地河或者大沙河和别人一起练习。”
白云区石井河
2012年扒龙舟水质最好因为当年政府有整治
“这几年比较,石井河的水质最靓要数2012年!”在石井河上扒龙船有七八年历史的扒仔苏先生回忆,石井河这几年整体来说比以往水质有所好转,不再像以前“那么臭”“那么黑”。他记忆中近年来端午期间扒龙舟,水质最好的一次要追溯至2012年,当年政府对石井河花大力气整治。
2012年白云区“绿地集团杯”龙舟竞赛也定在石井河举行,作为检验石井河水质的一次大考。“那段时间,我们大家都有感觉,石井河比以往水质都要清,气味也不那么重”,当时扒仔下河扒龙船感觉比较舒适。后来有小道消息传出,每天傍晚有面包车在石井河张村河段,将几大包的粉末投入到石井河中,河水会变得暂时清澈,据说投放的是石灰粉一类粉末。
苏先生表示,近年来,政府通过建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铺开等一系列河涌整治措施后,水质确实逐年在改善,比如今年张村河段“没有刺鼻臭味了”,河水不再像以前那么污浊。不过龙船行经谭村河段到槎头河段,“水质越来越差”,尤其是槎头河段“可以说又黑又脏又臭”,河水如同墨汁一样呈乌黑色,并漂浮一次性饭盒、塑料袋等大量生活垃圾,淤泥在高温下散发出阵阵恶臭,现场有扒仔当场要作呕。“遇到垃圾最多的河段,我们的龙船只能掉头”。他怀疑是附近不合规范的工厂太多,把“毒水”直接往河里排。
苏先生说,以往每年下石井河扒完龙舟后,他和队友们无一例外都会感到“身体发痒”,即使提前涂抹药膏也不顶事,有些队友还会因脏水而感染红眼病。今年扒完龙船还算好一点,“只是身上痒,还没人得红眼病!”(南都记者 夏嘉雯 郑雨楠 杨婷)
【来源: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www.gdsqzx.com.cn】